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88章

作者:虚空圣堂

  物理学家们随手漏点,都够化学家消化一段时间了。

  也难怪说化学的本质是物理。

  至于第四朵小乌云,李奇维把“场”放了上来。

  电场、磁场等等,此时的物理学家们对于场的概念一点也不陌生。

  用它解决问题得心应手。

  然而场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存在,就像幽灵一般。

  没有人知道场的本质是什么。

  后来狄拉克把场和量子力学结合在一起,创造了量子场论,深深影响了后世的物理学。

  李奇维写到这里,就停下笔了。

  他终于把经典物理学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梳理完毕。

  接下来,就是实验物理学家们发现的更多的问题。

  比如伦琴的X射线、居里夫人的放射性、汤姆逊的原子结构研究等等。

  这些都是属于现代物理学的内容了。

  这也是从1900年到1909年为止,物理学家们主要的研究内容。

  再加上相对论和量子论,新旧物理学泾渭分明。

  这些新的理论和现象,才算是真正打开物理学的大门,让人类一窥真理的面容。

  曾经让所有物理学家引以为傲的经典物理学大厦,开始风雨飘摇。

  而新的大厦,刚刚打下地基,还未展现它璀璨的一面。

  这是最好的时代,旧神已经陨落,新神还未归位。

  这也是最坏的时代,物理学的发展逐渐超越了人类的想象,世界的本质甚至都变得模糊。

  哪怕是真神也有被蒙蔽双眼的时候。

  李奇维突然豪情万丈。

  他作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共同创始人,自然知道未来是多么的精彩。

  那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理论和发现,都将与他脱不开关系。

  他要超越众神,成为众神之神!

  今天可能就这一更哈,但字数其实算2更了。

  接下来的剧情还是很难写的,作者需要仔细查一下资料。

  关键是又要写爽,又要写对,呜呜呜,难度太大了。

  而且我为了读者方便,还得科普很多内容。这就导致内容会稍微繁琐一点,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因为不写清楚的话,大家可能根本不知道爽在哪里。

  总不能,我水字数,说,哇,这个理论牛逼,所有人膜拜。

  大家只会:???黑人问号脸。

第215章 现代物理学的崛起与辉煌

  如果说经典物理学的基础是三大理论,那么现代物理学的核心就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普朗克和李奇维共同提出的量子论,则是新旧物理学的分界线。

  而1900年就是现代物理学的元年。

  经典物理学的大小乌云,最终的解决方式,都会与这两大理论有关。

  真实历史上,相对论由爱因斯坦凭借一人之力独创完成。

  所以他成为了比肩牛顿和麦克斯韦的伟大物理学家。

  而量子力学则由许多物理大佬共同完成。

  包括普朗克、玻尔、玻恩、薛定谔、德布罗意、海森堡、泡利、狄拉克等人。

  因此,这些人的地位,就比爱因斯坦稍逊一筹。

  李奇维已经决定在最佳时机发表广义相对论。

  而量子力学的开启,他依然会等海森堡横空出世。

  只不过那时候,李奇维已经肯定就是物理学的第一人了。

  海森堡或许会是他的徒子徒孙也说不定。

  爱因斯坦为首的苏黎世学派,和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将都和他的国王学派有密切的关系。

  甚至还会有卡文迪许学派的加入。

  而等到他回到婆罗洲后,培养的华夏学生或许也能自成一派,就叫婆罗洲学派好了。

  无论在哪个学派,李奇维都会是那个最重要的人,绝对的C位核心。

  他已经忍不住想看到十几年后,那个物理学领域超级大乱斗的盛景了,几大学派互相论战。

  他将以物理学之神的身份,笑看物理风云,一言而定天下法。

  然而现在嘛,从1900年开始,现代物理学刚刚开始萌芽,一切都还在混沌无序的发展中。

  伦琴、居里夫人、汤姆逊三人接连给经典物理学挖了几个大坑。

  用三大理论怎么都解释不了这些古怪的现象。

  这也是当前物理学家们的困惑。

  其实最终总结下来,这些新现象,都和原子内部结构及其活动有关。

  经典物理学三大理论,描述的都是宏观现象,为相对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而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几乎都和原子相关,从而催生出了量子力学。

  李奇维准备在10月份的会议上,以X射线、放射性、原子结构三个现象为引子,梳理出接下来物理学的研究方向。

  真实历史上,对X射线的研究,诞生了X射线晶体衍射、X射线散射(康普顿效应)等成果。

  最终证明了X射线的本质,也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正确性。

  现在,巴克拉与布拉格刚刚论战完毕,劳厄还未发力,接下来几年,这个方向会爆发出很多成果。

  然而,X射线这个方向,毕竟只能算麦克斯韦电磁学理论下的细节问题。

  因此按照

  对放射性的研究,诞生了镭等放射性元素的发现,卢瑟福的元素蜕变理论,以及后来的铀元素的核裂变等成果。

  现在是居里夫人、卢瑟福引领放射性的研究,找到各种新的发射元素,并研究他们的性质。

  放射性是对原子物理这个理论的深度挖掘和补充,所以居里夫人、卢瑟福是资深物理学家级别。

  最后对原子的研究,则更是深刻改变了物理学界,因为它与量子力学的出现极度相关。

  原子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子的组成。

  如今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李奇维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爱因斯坦从理论上证明了原子的存在。

  物理学家对原子有了直观而粗浅的认识。

  接下来,质子、中子等概念则会陆续被发现,让物理学家彻底了解原子的内部组成。

  但是光有组成还不行,还得知道这些组成部分,在原子内部是如何保持稳定运行的。

  这就是原子研究的第二部分:原子的结构。

  李奇维提出了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和电子的行星模型。

  但是这种模型有着缺陷,不过暂时还未被发现。

  玻尔正在研究这个问题,接下来,他将会用量子的概念,提出量子化轨道,推翻李奇维的行星模型。

  别小看这一步,它还需要好几个前置条件。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索末菲等重要物理学家出场。

  可以说,玻尔的成就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李奇维会以指点的方式,让玻尔完成这个壮举。

  他不禁发笑:这下成了我推翻我自己了。

  同时,原子研究还有其他并行成果,比如电子衍射的发现,从而证明了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观点。

  写到这里后,李奇维终于停笔了。

  他轻轻地揉了揉太阳穴。

  以他带有后世百年的经验,梳理起来尚且如此费劲,就更别提此时的物理学家了。

  也难怪会催生出索尔维会议,实在是不讨论不行,大多数物理学家都是懵逼状态。

  至此,李奇维已经完成了二十世纪前期,物理学的主要发展路线。

  总结来说,分为三个时代,两个关键节点。

  第一个时代就是经典物理学的辉煌,三大理论支配世界。

  第二个时代是相对论和旧量子论的横空出世,颠覆经典物理学,使其黯淡无光。

  第三个时代则是量子力学的独角戏,概率解释,颠覆因果;量子纠缠,无视距离。

  物理学家们的三观受到最严重的冲击,爱因斯坦终生不信。

  第一个时代与第二个时代的节点是1900年,李奇维与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第二个时代目前正在发展中,也是李奇维目前所处的时代。

  以相对论和旧量子论为理论核心,以原子研究为实验基础,各种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的新现象层出不穷。

  混乱、迷茫,但充满机会;诺奖唾手可得,亦会擦肩而过。

  第二个时代与第三个时代的节点是1925年,海森堡提出矩阵力学,旧量子论正式蜕变为量子力学这门学科。

  那将是另外一段精彩至极的故事了。

  上帝不掷骰子;

  你不看月亮,月亮就不在;

  薛定谔的猫。

  观察影响结果的双缝干涉实验;

  量子纠缠;

  李奇维小心地收好稿件,这个东西如果被其他人发现了,那将引起不可预知的后果。

  还好他都是用汉语写的,在欧洲,至少多了一层保险。

  三天的奋笔疾书,让稿件厚的差不多和书籍一样了。

  李奇维嘴角含笑。

  在未来,他还会不断补充完善,直到生命完结的那一刻。

  到时候,这本真理之书,也会被他公布于众。

  或许它会成为物理学界最珍贵的文物吧。

  当玻尔等人见到出关后的李奇维时,竟然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膜拜的虔诚心理。

  李奇维只是微笑着静静地站在那里,但是在众人眼里,他就好像是真理的化身,耀眼夺目。

  这一刻,李奇维身上的气质超凡脱俗,仿佛游离在宇宙时光之外。

  玻尔等人当然不知道李奇维这三天经历了什么。

  可以这样说,李奇维只用了三天,就走完了无数天才前赴后继三十年才开辟出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