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剑桥留学生到物理学之神 第148章

作者:虚空圣堂

  尤其是那些跟着老师来的学生,更是被刺激的双眼通红,恨不得立马拜在李奇维门下,说不定也能当教授。

  不过,他们也只能想想了。

  但是代表团中有一个人却没有在意这件事,他更关心的是李奇维提到的私立大学。

  于是,他看房间内逐渐平静,没人出声后,便开口说道:

  “尊敬的李奇维阁下,你好,我是樱花国早稻田大学理学部的竹内昌治。”

  “本人暂时忝为理学部的教授。”

  “刚才听闻你说,你创办了一所私立大学,我非常感兴趣。”

  “因为我所在的早稻田大学也是私立大学。”

  “可是,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们更愿意选择上公立大学,而不是私立大学。”

  “这也导致早稻田大学的生源非常少。”

  “请问伱在建立私立大学时,有遇到这些问题吗,是如何解决呢?”

  说完,竹内昌治恭敬地点头致意,显然他是诚心求教,而不是故意找茬。

  李奇维听完后,也是非常感慨,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他对樱花国的教育改革也有所了解。

  真实历史上,樱花国从明治维新开始,一直到后续的几十年,先后成立了9所用“帝国”命名的大学。

  代表着这些大学都是为帝国效力,属于国家培养的预备人才。

  东京帝国大学、京都帝国大学就是其中已经建成的两所。

  这也是野上慎介那么嚣张的原因,考上这些大学就意味着前途无量。

  后来由于樱花国战败,所以取消了大学中的“帝国”二字,就变成了后来的东京大学、京都大学。

  这两所大学由于是举国之力打造,因此在樱花国内教育领域内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后世统计,东京大学一共诞生了16位樱花国首相和8位诺奖得主,而京都大学则诞生了11位诺奖得主。

  由此可见,这两所大学的实力雄厚。

  无数平民子弟都希望考入其中,逆天改命,鱼跃龙门,成为国内的人上人。

  当然,仅有两所大学是满足不了国内巨大的教育需求。

  樱花国的教育基本是照抄欧美,所以在国内也是允许私人办大学的。

  早稻田大学就是由樱花国前首相大隈重信,在1882年创立,是一所综合性大学。

  在历史上这也是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学。

  爱因斯坦曾在1922年访问早稻田大学,并发表露天演讲。

  该校的知名校友有村上春树、羽生结弦、福原爱等。

  华夏国内也有几个非常知名的人物,曾在早稻田大学留学过。

  至于自然科学领域就比较一般了,和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完全没有可比性。

  如今,早稻田大学也算是初创,虽然是由前首相创办,但是毕竟不是官方大学,因此知名度较差。

  最重要的一点是,毕业后不能直接被国家重用。

  不像东京大学等,出来就是国家抢着要的人才,以后甚至还能当官。

  因此,就出现了竹内昌治提出的那个问题,早稻田大学的生源比较少。

  学校也没法给出特别的优惠,去吸引更多的学生。

  这就会产生一个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对学校的发展非常不利。

  李奇维对这一点感同身受。

  在后世,华夏国内也有不少私立大学,但几乎没有任何一所能出名的。

  难道是这些学校的资金不够雄厚,师资不够权威吗?

  都不是,而是学生不信任!

  学生上大学图的是什么,除了少部分真心热爱知识的,大部分都是为了一张文凭而已。

  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学生上大学一定就是为了解决科学界的难题的,那也太扯淡了。

  这本身没有什么错。

  因此大部分学生最关心的是,我能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

  你一个私立大学万一倒闭了怎么办,万一老板被抓了怎么办。

  大家总会有这样的担心。

  而公立大学就不一样了,学生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最后国家肯定会兜底。

  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更多的人肯定是首选公立大学的,最后迫不得已,才会考虑私立大学。

  现在的樱花国也是类似情况,全国倾力打造的帝国大学,那就是榜样。

  有了这些大学的文凭,出来后都可以趾高气扬。

  但你要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别人可能会先问一句:“你是学习种稻专业的吗?”

  然而奇怪的是,在欧美,尤其是美国,这种情况却是反过来的。

  美国的私立大学往往比公立大学更牛逼,而且不会受到歧视。

  比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等。

  都是后世牛逼到顶点的私立大学。

  这些大学在现在,虽然还没有后世那种举世皆知的名气,但是在国际上也是知名大学了。

  清政府就曾在1872-1875年间,派遣留美幼童,去这些大学学习,回来后,他们都成为了各领域的骨干。

  所以,为什么同样是私立大学,在亚洲和在美国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呢。

  李奇维思考后,缓缓说出了他的理解。

  “竹内教授,你的问题非常好。”

  “我创办的大学名叫黄埔理工大学,是一所侧重自然科学领域的理工科综合大学。”

  “预计今年9月份就会有第一批学生入学。”

  “和早稻田大学一样,黄埔理工大学也遇到了招生难的问题。”

  “目前为止,本校一共招收了约50名学生。”

  “这对于一个有着4亿人口的庞大国家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即便我有着帝师的头衔,甚至还是物理诺奖得主,然而论号召力,还是不如京师大学。”

  “因为在国内普通百姓的脑海里,他们还是有着思维惯性。”

  “认为所谓的大学不过是套个皮而已,本质还是科举那一套。”

  “未来朝廷选拔官员就从大学里选。”

  “现在的大学就是以前的国子监。”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黄埔理工大学就很难招到更多的学生。”

  李奇维说完后,竹内昌治认同地点点头,显然说到他的心坎里了。

  就连长冈半太郎也在颔首思考。

  原来以李奇维那崇高的身份,办点事情都这么困难。

  可见,历史上那些伟大人物在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得多么难以想象。

  人中龙凤尚且如此艰难,我辈普通人又怎么能抱怨命运不公呢。

  然而,李奇维没有因此失落,反而话锋一转,语气激昂地说道:“但是,我认为这不会是常态。”

  “诸位应该知道,在欧美,私立大学的地位和公立大学一样。”

  “而很多优秀的学子也往往更愿意去私立大学。”

  “这是因为私立大学相比于公立大学,在教学上可以有更高的灵活度。”

  “而学术研究,最需要的就是没有束缚,让学生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最重要的一点是,私立大学可以因材施教,不死板地对待学生。”

  “比如美国的有些私立大学,哪怕学生很多门课程不及格,但是只要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天赋,学校也会给他特殊对待,让其毕业。”

  “所以一些偏执的天才,往往会出现在私立大学。”

  “他们创造的成果,反过来又让私立大学受益,获得很高的学术评价。”

  “而这种情况在公立大学就比较难以操作了,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的现象。”

  “因为公立大学的制度是官方规定的,校长的权力有极大的限制。”

  “所以我认为,私立大学相比公立大学,有着它无可比拟的优势。”

  “虽然暂时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认真打磨课程,提高教学水平,早晚能积累足够的名气。”

  “私立大学一定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千万不能太过普通平庸。”

  “有时候,甚至可以在教学方式上大胆一点,不拘常礼,勇于创新。”

  “欧美的大学已经发展了大几百年,才达到现在的成就。”

  “而我们亚洲的高等教育才刚刚起步,前期有困难是正常的。”

  “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我们一定不会比欧美人差。”

  李奇维慷慨激昂的话语让竹内昌治差点失态,他实在太激动了。

  要是别人和他说这些,他肯定嗤之以鼻,认为对方在胡扯,欧美怎么能和亚洲一样。

  但是这是李奇维说的,那就不一样了。

  人家是谁?

  大清皇帝帝师、清国教育掌舵人、物理诺奖得主、剑桥大学博士、公立和私立大学校长。

  任何一个身份对于普通人而言,都是高不可攀的,属于一国精英中的精英。

  这样的大佬,他的每句话一定都有深刻的含义。

  竹内昌治仔细记录李奇维建议的几种方法,比如因材施教、创新课程等等。

  他回去后,肯定要和早稻田大学的校长汇报此事,尝试这些方案,让早稻田大学追上东京帝国大学的脚步。

  甚至在未来的某一天,能超越那些帝国大学。

  李奇维看着竹内昌治的表情,就知道对方肯定对自己的话如获至宝。

  可惜,他要失望了。

  因为李奇维还有最后一句话没说:这一世,因为有我的存在,整个亚洲只有华夏的大学可以超越欧美。

  李奇维相信,他会凭借一己之力,虹吸所有的人才。

  樱花国只能跟在他后面喝点剩汤了。

  什么东京大学、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李奇维要让它们统统变成养猪专业大学。

  世人只知黄埔理工、京师大学,不曾听闻东京大学。

  他要让华夏的大学站在世界之巅。

第179章 黄埔理工大学入学考试

  “1904年1月11日,樱花国代表团,在广东大学与我国开展了首次学术交流。”

  “双方就高等教育领域达成了初步共识,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会议开始,樱方法学专家野上慎介教授,高度赞扬了我国的教育改革模式。”

  “但对方因身体突发不适,只能暂离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