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虚空圣堂
“我坚持了12个问题。”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可惜目前只拿了一个物理诺奖,成果平平。”
“神!您是我们的大师兄!”
最后一人。
“我坚持了15个问题。”
“.”众人全部噤声。
而此刻,那个被后世无数学生敬仰的夏教授,现在却和他们一样,被答辩折磨的欲仙欲死。
夏元瑮长舒一口气,总算结束了。
然后他不怀好意地看向何育杰和徐启泰,露出幸灾乐祸的笑容。
把两人看的直哆嗦,刚才他们也被惊到了,现在大脑还是一片空白呢。
很快,轮到何育杰上场,他的本科论文是关于热学领域的。
主要研究内容是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和夏元瑮一样,何育杰也经历了提问的洗礼,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紧接着,就是徐启泰了,他的本科论文是关于铀的放射性研究,顿时引起一片惊呼。
因为这个方向有点高端,不像本科生能研究的领域。
不过在李奇维出面简单解释后,众人就明白了。
好家伙,这个徐启泰竟然还属于卢瑟福的半个学生。
于是,对他的提问更多了,远远超过了何夏两人。
徐启泰欲哭无泪。
看着台上三人在答辩前后,从紧张到意气风发的样子,李奇维心中感慨万千。
他没有选择给星火三人组诺奖级的成果,心里有一点小愧疚。
当初徐启泰和王路遥在火车上讨论X光的衍射时,只要自己稍微提一句。
那么以徐启泰的动手能力,想必肯定能发现X光的衍射现象,未来获得物理诺奖轻轻松松。
但是李奇维没有选择这样做。
对星火三人组,他自信能让他们每人都获得物理诺奖。
但是这样对他们来说未必是好事。
三人在此刻的华夏当然属于精英级别,但是离那些真正的物理天才还有不小的距离。
如果把诺奖级成果给了他们,无异于揠苗助长,反而会影响他们回去执行星火计划的初心。
李奇维给三人的定位,是华夏物理的奠基者,开创者。
是让他们作为种子,生根发芽,为华夏培养更多的科学人才。
所以注定了三人的重心是教育,而不是个人的研究。
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属不属于自私的行为,但是他一定会好好补偿三人。
因为他们会将一生都奉献给国内的理工教育事业,这样的人值得拥有美好的未来。
于是,当答辩结束后,李奇维上台夸奖了三人。
三人现在非常激动,通过答辩后,感觉脱胎换骨一般。
连眼界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从今天起,他们不再是普通人,而是剑桥大学毕业的物理学本科生。
李奇维拍了拍三人,笑着说道:“你们都是好样的。”
“等回到国内后,就是属于你们的时代了。”
“诸君,未来可期!”
三人的右手以李奇维为核心,紧紧地握成三角,将支撑起华夏科学的未来!
第141章 哥本哈根大学的讲座与偶遇
1902年12月3日,李奇维带着王路遥踏上了去往丹麦的旅程。
随着罗福玉被调回国内,他和周围人的安全不再受到威胁,于是这次就不让李三跟着了。
就算遇到什么问题,以他现在的身份地位,也足以应付。
这次的路线和之前去瑞典参加诺奖颁奖典礼一样,都是横跨北海。
不过,路程却比去斯德哥尔摩近了一半多。
伦敦距离哥本哈根的直线距离也就900多公里,坐最快的轮船只要三天就能达到。
李奇维在丹麦办完讲座后,就会带着王路遥按照逆时针的顺序,依次前往德国、瑞士、法国、比利时、荷兰。
最后再从荷兰的鹿特丹回到伦敦,结束他在回华夏前的最后一次旅程。
12月7日,李奇维和王路遥终于达到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
丹麦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小国,目前的人口只有两百多万。
后世的华夏人,听到丹麦,估计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徒生童话。
虽然和瑞典同属于北欧五国,但是它的气候更适宜人类的居住。
冬暖夏凉,降水丰富,全国气候温和平稳。
这个国家的历史有点乏善可陈,在两次波及世界的战争中,都保持中立。
然而该被揍还是被揍,一点没耽误被侵略的命运。
哥本哈根作为首都,是丹麦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最大的港口。
在后世,它被选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
丹麦标志性建筑,美人鱼雕像,在海边静静沉思。
充满童话气质的古堡与皇宫比邻,坐落在这个清新的城市中。
古老与神奇、艺术与现代完美交融。
丹麦最著名的大学,就是位于首都的哥本哈根大学。
大学建于1479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和英法德的诸多大学不同,哥本哈根大学在1877年就宣布,录取女性学生并颁发学位。
换句话说,这里是有妹子的,只不过质量就堪忧了。
在后世,哥本哈根大学最著名的事迹,就是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世纪之争。
让这所古老学府弥漫着浓郁的学术自由气息。
然而如今,玻尔还未入学呢,今年才17岁,李奇维也不知道这次有没有机缘能巧遇到对方。
12月10日,李奇维带着王路遥来到了哥本哈根大学。
带头迎接他们的是,哥本哈根大学数学和自然科学系的物理学教授,奥斯特。
在奥斯特的身后,还有其他哥本哈根大学的几位教授,以及很多学生。
以李奇维如今在物理学界的地位,他当然配得上这样的礼遇和接待。
奥斯特上前一步,在握手的间隙打量着这个年轻人。
虽然他已经见过了李奇维,但如此近距离接触还是第一次。
他受到的震撼一点不比上次在瑞典的时候轻,对方实在是太年轻了。
“布鲁斯先生,欢迎你来到哥本哈根大学,令这里蓬荜生辉。”
“学校的师生们已经等不及听你的讲座了。”
李奇维上前和对方握手,打量着奥斯特,对方是一个典型的北欧男人。
“你好,奥斯特教授,非常荣幸能收到伱和贵校的邀请。”
现在李奇维最怕和别人打招呼了。
人家都是某某教授、某某院士。
只有自己还没有头衔,总不能让别人称呼:你好,物理诺奖得主。
“我很喜欢哥本哈根大学的开放与包容。”
“这座学校充满了自由的气息。”
奥斯特一听,脸上露出笑容,他没想到李奇维对于哥本哈根大学如此欣赏。
接着他又按照顺序,给李奇维介绍来迎接的几位重要人物。
“这位是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克里斯丁。”
李奇维点点头,礼貌地和对方握手,没有特别在意。
但是克里斯丁教授旁边的一位少年,却稍微引起了他的注意。
小伙子的双眼炯炯有神,看自己就好像见到偶像一般,那种蠢蠢欲动的迫切表现的十分明显。
但是这丝毫掩盖不了他本身的灵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孩子肯定是天才。
他应该是克里斯丁教授的儿子,不然也不会被对方拉住,不敢动弹。
李奇维笑了笑,心道又是一个像克里斯一样的小迷弟,自己的魅力果然大啊。
在公开场合下,他也不好太唐突细问,于是便收回目光,笑着面对众人。
介绍完所有人后,奥斯特热情道:“布鲁斯,我想在这里,你一定会体验到完美的学术之旅。”
李奇维笑道:“我也很期待。”
接着,在奥斯特的陪同和指引下,一行人来到了学校理学院的会议大厅内。
此刻会议室,基本快坐满了人,放眼望去,绝对超过了300人。
哥本哈根大学,自然科学专业的师生,几乎都来参加本次的讲座了。
还有不少丹麦其他大学的人,也慕名而来,都想亲眼目睹物理诺奖得主的风采。
李奇维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随着他和奥斯特的入场,大厅内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李奇维非常开心,哥本哈根大学的准备让他受宠若惊,这里的所有人仿佛都不在意他的人种身份。
在奥斯特简短而激昂的介绍下,李奇维缓缓走上演讲台。
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他忽然发现,这里竟然也有投影仪。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万分感慨,总有一种马上就要进入后世的错觉。
他调整心神,看着下面乌压压的人群,脸色依然平静。
毕竟已经参加过好几场的高规格学术会议了,李奇维现在对于大场面已经免疫了。
这种小讲座,对他而言,简直是信手拈来,毫无压力。
“各位哥本哈根大学的师生,以及所有人,你们好。”
“非常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物理学的最新发展。”
“布鲁斯我是没什么物理学问的。”
说着他眼睛向上一翻,然后轻轻点一下头,又慢悠悠地说道:
“可是也有一点喽。”
如此既谦虚又自负的话,瞬间让现场响起一阵笑声。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