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第89章

作者:天海山

  “回图勒带上你的人,找地方躲起来!”

  埃里希掂着钱袋的分量,惊喜道:

  “好的,内克尔先生。不过我的人那天都死了,所以我直接躲起来就是。”

  而后,他躬身行了个礼,兴冲冲地转身出门。

  就剩你一个了吗?内克尔眼中闪过寒意,拉动铃铛召来了自己的管家,阴着脸朝埃里希的背影比了个切割的动作。

  那管家点头离去,几分钟后便折返回来:

  “内克尔先生,已经处理干净了。”

  “很好。”内克尔又吩咐道,“让夫人和孩子们做好准备。我们可能有麻烦了,得去趟‘乡下庄园’。”

  “明白了,内克尔先生。”

  管家离去,内克尔又叫来自己的一名心腹,低声叮嘱了一番。

  黄昏前,那心腹返回,对内克尔道:

  “内克尔先生,果然如您所料,前几天有不少秘密警察被派往图勒。此外,我还从凡尔赛宫打听到,之前国王签署了一份赦免卡洛纳的文件。”

  内克尔做财政大臣多年,又非常有钱,所以在法国贵族间拥有大量消息渠道。

  “秘密警察?赦免卡洛纳?”

  内克尔这下彻底确定王室是要对付自己了,虽然卡洛纳不一定会跟王室合作,但自己却不能冒这个险。

  毕竟自己这事情实在太大了……

  他迅速做出决定,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皮箱,而后叫来了管家:

  “马上出发,去‘乡下庄园’。”

  “是,内克尔先生。”

  很快,几辆不起眼的马车从内克尔家中驶出。富歇安插在这里的人立刻驾车跟了上去——约瑟夫怎可能不让人盯着内克尔?

  与此同时,在距离内克尔家数百米外的一栋普通民居里,地板被人从里面掀开。内克尔一家人连同管家先后自其中钻了出来,原来这里早已挖了条直通他别墅的地道。

  内克尔等人上了停在外面的马车,驶入夜幕之中。

  仅一小时后,近百名警察在贝桑松的亲自带领下,将内克尔的别墅包围。外围还有大量秘密警察和警情处的人协助抓捕。

  然而,他们只搜出了三十多名仆人,内克尔一家却没了踪影,包括一直埋伏在这里的警情处卧底,到此时才惊觉内克尔消失了。

  ……

  法兰西银行业公会会长艾萨克伯爵的家中正在举行着舞会。

  一名样貌精干的中年人快步进了大厅,找到艾萨克伯爵,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后者顿时脸色骤变,转头问道:

  “消息可靠?”

  中年人点头:“各家报纸已经在撰写“内克尔家被大量警察包围”的新闻了。不过,我从秘密警察那边得到的消息,他们并没有找到内克尔。”

  艾萨克立刻从舞会的人群中找到几个人,与他们一起上了二楼。

  “您是说,内克尔可能被警察盯上了?”

  艾萨克摇头:

  “如果只是警察,还不至于让内克尔逃走,很可能是王室动手了。”

  另一名皮肤发红的枯瘦老头皱眉道:

  “王室这次的动作怎么这么快?一点儿风声都没漏出来。”

  “这还不清楚,”艾萨克沉声道,“但相信大家都知道内克尔有多么‘危险’。”

  他环视屋里的几人:“毕竟我们各家几乎都和他有过交易。”

  一名脸上涂着厚厚的粉,眼眶发黑的胖子咬牙道:

  “之前,我一直说让那家伙滚去英国,你们却还想把他弄进凡尔赛宫做财政大臣!现在倒好,大家都得受他牵连!”

  “冷静点儿,开普菲尔伯爵。”枯瘦老者抬手比了个下压的动作,“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绝不能让王室先找到内克尔。”

  “吕多侯爵说得没错。”艾萨克点头,“我们比王室更熟悉内克尔,一定能更快找到他,然后设法将他送去英国,或者……”

  他双眼微眯,用手指在脖子上比划了一下。

第172章 飞速进入工业时代

  约瑟夫先去探望了马拉的伤势,而后便朝南锡赶去。

  图勒距离南锡仅不到5法里远,所以中午刚过,他的车队便已抵达了新建成的南锡工业开发区。

  开发区座落在默尔特河旁,被一道望不到头的灰色石墙环绕着,占地足有五六百亩之大。

  距离开发区还远,约瑟夫便已能看到有烟雾从开发区升入半空——这里到处都是煤矿,所以在生产中普遍用煤作为燃料。在开始使用蒸汽机之后,煤的消耗量更是大为增加。

  工业开发区的官员们得知王太子到来,忙放下手头的事情,汇聚在开发区的西门迎接。

  为首的开发区的负责人名叫亚历山大·拉莫,并不是南锡本地官员,而是米拉波推荐来管理开发区的。其本身也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铁器厂。

  约瑟夫作为开发区的发起者和规划者,在这里拥有极高的威望,被数百名官员及工坊主们簇拥在中间。四周满是恭敬而热情的问候声和赞扬声。

  约瑟夫盛情难却之下,临时做了场激励士气的演讲,这才得以“脱身”。

  拉莫和十来名开发区的主要管理者开始带他参观园区。而其他人根本不愿离去,在后面五六十米外探头探脑地一路跟随。

  “殿下,那边是炼铁工坊。格里果兄弟和奥利维尔子爵的工坊规模都非常大。”拉莫指向河边那一大片被黑烟笼罩的建筑,各种数据记得非常清晰,“两家工坊共有熔炉7座,9个锻造坊。每天能产铁锭5万磅以上。

  “尤其是格里果兄弟的工坊,还使用了最新型的反射炉,炼出来的铁锭质量非常高。”

  约瑟夫对两家炼铁厂鼓励了一番,实则心中并不太满意。

  5万磅听起来挺多,其实也就是日产25吨,年产7000吨而已。

  要知道,这可是南锡几乎九成的钢铁产量了。

  目前,整个法国年产生铁也就12万吨上下,对于工业革命来说还远远不够用。

  而且约瑟夫自己对炼钢工艺并不太熟悉,能想起来的大概也就“使用焦炭”、“鼓风炼钢”等几个理论,短期内想要提高产量,恐怕只能靠扩大规模了。

  其实,想要钢铁产量有大幅度增长,关键还是需求。

  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大量铺设铁轨,在强烈的需求刺激下,才会有资本愿意投入炼钢业,进而催生新的技术。

  而修铁路的前提条件是火车。火车的前提条件是高效成熟的蒸汽机。

  约瑟夫心中默念,这就得看默多克那边的进度如何了……

  拉莫带着他从河岸的建筑群穿过,沿途介绍了几家玻璃工坊、铁制品工坊和碎煤场。

  直到不远处出现一座浅灰色的两层建筑,拉莫有些欣喜道:“殿下,那就是让索内先生刚刚成立的‘生产管理咨询公司’。

  “您要求的‘工厂化’和‘生产标准化’,目前就是由他们在负责推广。”

  约瑟夫点头,这家咨询公司正是他吩咐让索内成立的。后者接受了他的生产标准化培训后,就赶来了南锡,负责传授新的管理理念。

  由手工工坊向工厂过渡,是工业开发区的一项重要工作,将起到为全法做出示范的作用。

  “工坊”和“工厂”虽然只相差一个字,但内涵却差了整整一个工业革命!

  所谓的“工坊”,就是简单地将手工业工匠聚集在一个大院里,除了规模大一些之外,和原始的小作坊没什么区别,管理基本靠工坊主的鞭子。

  而“工厂”则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首先就是要有成套的管理制度,从最基础的迟到早退,到进一步的班、组长负责,再到生产标准化,令生产效率直线提高。

  此外,雇佣方式也很不一样——工厂是完全资本主义雇佣制度,工人和工厂建立劳动合同,具有双向选择的自由。而工坊通常是工匠加徒弟模式。徒弟是人身依附于师父的,并且由各行业的行会来监督、固化这种依附。

  例如,现在的法兰西,你要想进入某个行业,不是说你掌握了这行的技术就行。你首先得找个师父领伱进行会,开始5到7年的学徒期,这期间师父可以随意盘剥你。出师后升为帮工,名义上可以独自工作了,但仍有很多方面必须依托你的师父。再经过3到5年才能获得行会注册,成为真正的工匠,然后开始盘剥徒弟……

  这种模式对工业发展的拖累非常严重,很多时候工厂随便培训几个月就能上岗的事情,却因为行会的规矩,非得磨叽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行。

  最后一点,就是工厂须对新技术有更高的追求与适应性。

  尽量使用机器自动化生产,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这就是工厂的特点。

  从工坊到工厂的蜕变,如果按照历史的正常步调,需要经过工业革命十几年甚至更久的洗礼,才能逐渐完成。

  

  而在约瑟夫的指导之下,工业开发区将直接使用最高效率的模式,跑步进入工业时代。

  等到工厂化成熟之后,就能祭出工业生产的大杀器——流水线作业了。

  届时,法国的工厂将屠遍欧洲所有的对手!

  拉莫在一旁道:“殿下,虽然开发区已经完全禁止了行会,但工匠们已经习惯了师徒模式,要完全改变过来,还需要一些时间。

  “至于标准化生产……目前还在推广,没有一家工坊能够实施下来。”

  “嗯,这很正常。倒是你们,不要心急,一切以不影响工坊生产为前提。”约瑟夫知道,跨度这么大的管理模式提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是,殿下。”

  拉莫随后带着约瑟夫走过了开发区的宿舍区、学校、医院等区域。

  这些配套设施对于入驻工厂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仅宿舍这一项,就能降低工坊大量的成本,令他们甚至能招流浪汉进厂工作。而医院则大幅提高了工人的出工率。

  又走了一阵,拉莫向前方不断冒出白烟的大片建筑群示意:“殿下,那就是法兰西联合蒸汽机公司了。”

第173章 全城大搜捕

  默多克死死盯着眼前漆黑的机器隆隆运转。

  直到一旁的桑德尔的声音压过机器的轰鸣传来:“压力正常!节气阀正常!”

  默多克顿时露出狂喜,喊了声“释放蒸汽”,而后和旁边的助手逐一拥抱庆祝。

  一名工厂主管小跑进试车棚,对默多克高声道:“默多克先生,王太子殿下来了!”

  “啊?刚才怎么不告诉我?”

  “是您说的,试车期间,除非天主降临,否则绝不能来打搅您……”

  “以后王太子和天主都除外!”

  “哦,好的……”

  待默多克等人一番行礼之后,约瑟夫微笑问道:“刚才我似乎听到你们欢呼的声音。”

  “是的,殿下!”默多克指向试车棚里巨大的黑色铁疙瘩,兴奋道,“我们成功了!那是完全由咱们的技师们制造出来的,功率、耗煤量和瓦特公司的产品完全一致。”

  “您绝对是全欧洲最棒的蒸汽机技师!”约瑟夫立刻赞道,“只用了两个多月,就造出了全世界最前沿的蒸汽机。恭喜您和您的技师们!”

  实际上,这台蒸汽机只是英国货的仿制品,还使用了不少市场上很容易买到的零部件。

  不过,这比法国之前所能造的最好的蒸汽机,性能要高出了一截,而且是默多克等人在一边忙着建厂的情况下搞定的。

  默多克等人又兴致勃勃地启动了新蒸汽机,向约瑟夫展示了一番。

  桑德尔扯着大嗓门道:“殿下,有了这台蒸汽机的成功经验,下面我们就能开始制造新型高压蒸汽机了。”

  默多克在一旁高声附和:“对!要一举压过瓦特公司的产品!”

  约瑟夫想了想,却摇头道:“眼下15马力的蒸汽机已经能满足大部分用途了,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怎样卖出更多的机器。产品的覆盖面提高之后,再考虑技术升级。”

  默多克微微一怔,忙笑着点头:“殿下说得很对,回收成本当然是最重要的。”

  约瑟夫再次摇头:“不止是为赚钱。更主要的是培养市场,让人们尽早熟悉蒸汽机,更乐意接受它。高性能却昂贵的产品,永远只有少量用户会选择。便宜且好用的产品,才是销售主力。”

  默多克和桑德尔闻言皆是默默点头。

  约瑟夫继续道:“你们接下来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蒸汽机的可靠性,而后尽量让蒸汽机的外形更加紧凑、整齐,便于运输和安装。

  “另外就是提供各种套件,例如能和现有的水车、自动纺织机等直接配套改装。”

  他又看向不远处的黑色机器问道:“默多克先生,这台蒸汽机的造价是多少?”

  “花了大约13800里弗,殿下。”

  约瑟夫闻言眼睛不禁抽了抽——不愧是这个时代的尖端科技,果然价格不菲。

  “大量生产之后,成本能压到多少?”

  “估计在11000里弗上下吧。”

  约瑟夫点头:“那么售价就定在13000里弗一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