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海山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生产,那么只需要少量熟悉所有工艺的工匠进行标准的制定,其他工匠只需按照标准一步步执行就可以。
可以想见,这样生产速度将大幅提高,而培养工匠却变得简单得多!
王太子是怎么想到这么绝妙的办法的?神眷之子果然名副其实!
约瑟夫又向他们大致讲了讲“公差”、“质检”之类的概念,最后道:
“工匠们对新的生产模式可能没那么容易接受。在执行的初期,产量甚至还会降低,但只要坚持下来,就肯定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这段时间我会跟你们一起,制定所有的生产标准,并帮助你们进行工匠的培训。”
约瑟夫忽然想到,或许应该在机床厂、蒸汽机厂等工厂也推行标准化制度,甚至推出国家级的产品标准来。
不过,这又会牵扯到度量标准化的问题。
要知道,眼下法国各地不论是量长度,还是重量什么的,所用的单位那是五花八门,甚至同样一个单位“米”,法国南部和北部的工匠所量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
当然,欧洲其他国家更是如此。
而想要在国家层面上推进工业化,统一度量标准那是最起码的要求。
小作者在此恳请读者老爷们多多订阅,多投月票,多多留言!小作者感激不尽,您的支持就是我码字的动力!
(读者群1036217580,欢迎大家入群,一起聊天讨论。)
第160章 不负责任的火药局局长
想到了统一度量标准的事情,约瑟夫就不禁有些唏嘘。
说起来,法兰西科学院在几位学术界大牛的提议之下,很早就准备组建“标准委员会”,来进行度量标准的统一工作了——说起来,法国的科学界是极具前瞻性的,这是全欧洲最早的度量标准倡议。
然而,受时下官僚机构可怕的效率的影响,科学院申请经费的事情足足几年都没完成讨论,标准委员会也就没了下文。
历史上,直到大格命之后,这事才在国民公会的支持下得以落实。
而法国标准委员会的努力,也推动了世界公制单位的制定工作,并为法国工业化铺平了道路。
不过眼下“标准委员会”还只是一个设想。约瑟夫知道,这件事必须得自己去干预,否则过个十年八年都不一定能看到统一的度量单位。
法国这个该死的官僚系统啊……约瑟夫暗自摇头。等腾出手来,一定要尽快整顿吏制才行!
一直忙到了晚餐时间,约瑟夫才总算是让两名军械厂主管大致搞明白了“标准化生产”的概念。
标准化生产在后世看来基本就是常识,连乡下小作坊在进行生产时都会遵循这种规范,但在18世纪末,这却属于极为超前的理念,两名主管接受起来的确没那么容易。
加上约瑟夫还穿插着讲了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技巧,更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
约瑟夫此时也是累得筋疲力尽,连喝了一大杯水来缓解嗓子因超负荷工作而产生的不适,想到明天还得继续,就感到一阵头大。
按目前的进度,起码得半个月才能讲完标准化生产的知识。
自己费了这么大力气,却只培训出加曼和马丁尼尔两人,这效费比是不是有点儿太低了。
反正是要“讲课”,为何不一次多教几个人?
他旋即便想到,或许可以直接开个“工业企业管理”的课程,效率肯定高过自己一个个地教。
那么找谁来做第一批讲师呢?
约瑟夫想到企业管理,脑子里立刻出现了韦尼奥的身影——韦尼奥先前完成了土豆推广的事情,来向他述职,之后就留在巴黎欣赏时装周,正好还没回波尔多。
韦尼奥自己就是企业主,还经营着种植园,又很擅长宣讲,工作热情也挺高,非常适合用来扩散工业管理的先进理念。
甚至他那些吉伦特派的朋友,也都挺适合做这件事。
前期先让他们去工业开发区教工厂的高管,之后可以在巴黎大学开一门课,专门培养职业经理人。
这比传统的家族式管理要科学得多。
或许法国的工业化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在短时间内还比不过英国,但在管理这方面,绝对可以实现提前超越!
而优化管理模式对生产效能的提升,往往比新技术还要高。
想到这里,约瑟夫召来埃芒,吩咐道:“麻烦您明天派人将韦尼奥先生找来,就是在波尔多帮我推广土豆那位。”
“好的,殿下,我对韦尼奥先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哦,对了,还有他那位朋友,好像是叫让索内吧,让他也一起来。”
“好的,殿下。”
约瑟夫正准备结束教学,回凡尔赛宫吃晚饭,忽然瞥见军械厂经理正在记录刚才说的质检方面的要求:所有枪支出厂前,必须进行至少5次实弹射击。
他旋即就想到了与火帽枪配套的铜火帽的生产进度,于是便看向马丁尼尔问道:“马丁尼尔先生,您知道铜火帽那边的生产情况如何吗?”
后者忙道:“殿下,前天我去皇家火药局问过,他们说大概要三四个月后才能试制出第一批雷汞,然后才能交付铜火帽。”
皇家火药局是法兰西专门负责研发、生产火药的部门。雷汞这种爆炸物自然是要交给他们生产的。
“三四个月?这么慢?”约瑟夫闻言顿时皱起了眉头。
马丁尼尔道:“他们好像说,已经试制过好几次,但全都失败了。”
“好的,我知道了。”约瑟夫无奈吁了口气。雷汞可是英国人十年前就搞定的技术,自己也跟皇家火药局介绍过雷汞的合成方法,竟然还搞不定?
次日中午。
凡尔赛宫,王太子的会客厅里,法兰西皇家火药局局长助理和生产经理局促地站在约瑟夫面前,苦着脸不断地解释着。
“殿下,您的确告诉了我们合成方法,但是……具体的原料比例、工艺等等,还需要慢慢摸索。”
瘦削的生产经理连连点头:“是啊,您知道,这种烈性爆炸物的实验要极为小心。我们之前还发现,在试制的过程中会产生剧毒气体,好在没人因此受伤。”
约瑟夫也有些无奈。雷汞这东西他也只知道是用水银和硝酸反应得来的,中间需要进行结晶和冷却,却根本没亲手做过——上一世,制造爆炸物那可是三年起步,上不封顶的。
只是他没想到,集合整个火药局的研发力量,一个月了仍毫无进展。
要是别的东西大不了直接跟英国人买技术,但雷汞这种和军事相关的东西,人家根本就不卖。
约瑟夫沉着脸看向火药局的高管:“即使这样,也不至于要用三四个月才能完成试制吧?”
局长助理小心翼翼道:“殿下,如果我们局长在的话,估计最多一个月就行。
“您知道,以前这种新型爆炸物,都是他主持试验的。只是,他年初就请了长假,所以……”
年初就请假了?约瑟夫皱眉,现在可都快4月了!这局长还真够悠闲的,这是不想干了吗?
他冷声道:“你们局长是谁?让他立刻来见我!”
生产经理小声道:“是、是拉瓦锡先生……”
“您稍等,我这就去找他来。”
“等等!”约瑟夫听到这个名字,忙抬手制止了他,“您是说,拉瓦锡先生?发现了氧气的那位拉瓦锡吗?”
两名高管对视一眼,点头道:“殿下,的确是我们局长发现了氧气。”
“他还写过《燃烧概论》等巨著。”
第161章 化学之父
约瑟夫对拉瓦锡这个名字不能说有所耳闻,只能说是如雷贯耳。
18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化学家,人称“近代化学之父“、“化学界的牛顿”。
他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定义了“元素”的概念。发明了现代化学列表,也就是元素周期表的雏形。创立了氧化学说,终结了“燃素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化学大牛中的战斗牛。
约瑟夫顿觉释然,难怪皇家火药局离了他们局长立刻就玩不转了——任哪个部门,有拉瓦锡这样的技术牛人做靠山,都会产生依赖现象。估计之前火药局所有的研发工作都是围绕拉瓦锡进行的。他这一请假,其他人直接连主心骨都没了。
火药局局长助理小心地望向王太子:
“殿下,那我就去通知局长来见您了。”
“不用了。”约瑟夫站起身来。
不论是出于对青史留名的学者的敬佩,还是对时下学术大牛的尊重,他觉得都应该亲自去拜访拉瓦锡一趟。
他看向局长助理:“请您将拉瓦锡先生的住址告诉我。”
出了凡尔赛宫不到两法里,就能看到不远处正在换乘轨道马车的人群——英国铺轨技工的速度还是相当快的。木轨道现在已铺到了巴黎西郊,最多再过一个月,就可以直接从凡尔赛宫搭乘轨道马车前往巴黎了。
正在排队换车的贵族们纷纷为王太子让道。约瑟夫也不推辞,直接坐上了一辆四人轨道马车。
车子在木轨道上飞驰,速度非常之快,比普通马车快了一倍有余。而且由于木轨道的阻力非常小,明显能看出拉车的马儿极为轻松,几乎就是一副无负载空跑的架势。
以往从凡尔赛宫去巴黎的这一路上,马至少得减速休息一两次。而这回马不但没有休息,遇到下坡路段甚至还会撒欢加速冲刺,令车夫不得不连续发出“呜欧”的声音来约束马匹。
约瑟夫看着窗外飞快向后掠去的树木,估算这车速已经接近后世的小电驴了。
他暗自盘算着,应该先环绕巴黎修建一条木轨道,然后再修南北方向横穿巴黎市区的一条。东西向的木轨已经在时装周之前修好了。
届时,巴黎的整体交通效率将会冠绝全欧洲,带来整个城市的效率大幅提升。
至于修建费用,有了现在的这条木轨道的示范作用,完全可以从民间筹集资金,将轨道交通的运营权作为偿还手段,就像后世的高速公路模式那样。
等巴黎的轨道交通打响了名头,就可以尝试修建巴黎通往里昂等工业区的轨道线,用以促进产品的销售。
要知道,这些木轨道虽然只能给马车用,但以后也丝毫不会浪费,因为下面的地基和枕木是能够和铁轨通用的。
等到法国的钢铁产量提高,以及蒸汽火车发明出来之后,拆掉上面的木轨,换成铁轨,用很短的时间就能通行火车。
也就一个来小时,马车便已来到了巴黎圣日耳曼区西侧。约瑟夫又下车步行了一小段,便看到了不远处一栋灰白色的别墅。
埃芒四下看了看路标,对他道:“殿下,应该就是这里了。”
约瑟夫望着那造型精致的别墅,以及别墅围墙里足有三四百平米的花圃、儿童游戏区,这才想起拉瓦锡的另一重身份——包税人。
没记错的话,拉瓦锡承包了50万里弗的盐税和烟草税,每年的收益应该有8到10万,算是非常富裕的家庭了。
不过,也正是这重身份,让他在大格命中丢了性命。拉格朗日曾为此痛心地说:
“他们可以一眨眼就把他的头砍下来,但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再长不出一个来了!”
约瑟夫心中叹了口气,只要有自己在,绝不会让拉瓦锡这种瑰宝级的科学家遭到戕害。
拉瓦锡怎么也没料到,王太子殿下会突然造访,忙惊喜而又紧张地带着全家老小和仆人们迎了出来。
“啊,我真是太荣幸了,王太子殿下!”拉瓦锡在门前恭敬地行礼,“真没想到您会大驾光临。”
约瑟夫微笑点头还礼,拉着化学家向屋里走去,关切地问道:
“我听说您请了长假,是身体不舒服吗?”
“感谢您的关心,殿下。”拉瓦锡笑着摇头,“我没事,您看,结实得很哪!
“我只是因为需要集中精力完成手头的论文,才不得不暂时放下皇家火药局的工作。”
约瑟夫好奇问道:“哦?您正在写什么大作?”
“哦,我将它命名为《化学基本论述》。”拉瓦锡说着,露出自豪的神色,“这是我所有关于化学的理念的总结。我相信,它一定会为化学界带来新生的!”
约瑟夫心中震动,难怪能让拉瓦锡请这么久的假,原来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之作要面世了。
《化学基本论述》可是后世评为与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并称世界自然科学的“三大名著”的巨著。
约瑟夫被拉瓦锡让到沙发旁,在女主人整理了三遍的沙发上坐下,对拉瓦锡道:
“您也快请坐吧。”
他想到此行的主要目的,有些迟疑道:“拉瓦锡先生,虽然有可能会影响到您的研究,但有件事现在只有您能帮得上忙。”
“哦,殿下请尽管吩咐,这是我的荣幸。”
“我需要火药局尽快试制出雷汞,但他们表示,如果没有您主持试验,他们恐怕得四个月后才能制出成品。”
拉瓦锡微微点头:
“您说的是那种很容易撞击产生爆炸的炸药吧?我在英国人的论文上看到过,应该是用水银和硝酸制成的。我估计应该是用结晶法得到较纯净的最终产物,有可能还要用到催化剂。”
约瑟夫在心里比了个赞,不愧是学术大牛,只看了看公开论文,这制备过程就估了个八九不离十。
拉瓦锡继续道:
“这种精细的实验操作克洛维斯他们可能是不太擅长。殿下,我可以帮您试制雷汞,但只能每周去火药局两天。”
约瑟夫心说两天也行,也不能耽搁了《化学基本论述》问世。
他问道:“您估计需要多久能完成实验?”
上一篇:人在大明:债主为我操碎心
下一篇:毒誓一九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