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剧透历史,从闪击波兰开始 第231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双方总兵力超过二十五万人!】

  【是安史之乱爆发以来,双方进行的最大规模强度最高的一次会战。】

  【交战双方的主力,都是大唐最精锐的边防军队。】

  【都拥有当时世界最顶级的装备,和最丰富的作战经验。】

  【双方的指挥系统,战术打法也都基本一样。】

  【叛军方面,李归仁首先发挥骑兵优势,主动进攻,突击唐军的侧翼。】

  【唐军军阵完整,严阵以待。】

  【抵挡住了李归仁的第一波冲击,并且顺势开始追击。】

  【但随著唐军的追击。】

  【他们的阵型也开始稍显散乱。】

  【眼看唐军似乎占据优势?】

  【但其实,李归仁是示敌以弱,诱敌深入。】

  【眼见唐军队形出现破绽,李归仁带著他的骑兵,回头开始猛冲!】

  【另一方面,总指挥安守忠也调兵遣将,下令叛军全军突进。】

  【安守忠、李归仁,抓住机会,发动反击!】

  【连续几波凌厉的攻势将唐军杀退。】

  【军队后撤的时候,向来是非常危险的。】

  【即使是精锐的唐军部队,此时也显得开始有些混乱。】

  【局面对大唐官军非常的不利。】

  【就在唐军有可能快速崩盘的关键时刻。】

  【从阵中杀出一员猛将,此人乃叫李嗣业。】

  【李嗣业有万夫不当之勇,号称神通大将。】

  【李嗣业横刀立马,大吼一声:今日以身诱敌,死而无憾!】

  【一边怒吼,李嗣业还挥刀砍向那些溃退的唐军,稳住大部队的士气。】

  【督战队稳住场子之后,李嗣业直扑敌人最多的地方,开始以开挂的姿态横冲直撞!】

  【杀的兴起的时候,更是脱掉全身盔甲,露出一身精壮的腱子肉,成为战场上最闪耀的猛将。】

  【陌刀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

  【李嗣业在敌群之中乱杀。】

  【陌刀所至,人马俱碎。】

  【以一己之力,硬是在敌军阵中杀出了一个大空档。】

  【唐军士气大振,大部队纷纷稳住。】

  【此时李嗣业也率领自己的本部陌刀队,共两千精兵,排成横队。】

  【如同长城墙壁一样,在战场上缓缓地向前推进。】

  【面对占据优势,如狼似虎进攻的叛军主力。】

  【李嗣业和他的陌刀队,如同一堵墙,硬生生地挡住了叛军的冲锋。】

  【为其他的唐军的喘息和重新集结,拉扯出了空间。】

  【各路唐军士气大震,也是抽刀汹涌的往前冲去。】

  【战场上的局势再一次逆转!】

  【本来如同潮水一般进攻的叛军,被唐军声势浩大的反扑给击退。】

  【又纷纷的退回到他们的阵地。】

  【眼看叛军处于下风。】

  【安守忠将自己埋伏好的精锐范阳铁骑派出。】

  【这些范阳铁骑,乃是叛军的杀手锏,一旦使出,便是决胜时刻。】

  【面对唐军,范阳铁骑过去是无往不利!】

  【但这一次,郭子仪早有准备。】

  【他手中也捏著回纥骑兵。】

  【见叛军的预备骑兵出动,郭子仪一声令下,回纥骑兵冲入战场,将叛军的骑兵截住。】

  【双方的骑兵也展开混战。】

  【回纥骑兵,在击败叛军的骑兵之后,又绕后到了叛军的正后方,对叛军形成夹击之势。】

  【但安守忠指挥有方,让叛军始终牢牢抱成团,没有混乱。】

  【双方的预备队都已经用光。】

  【在整片战场上,就只能展开一对一的肉搏。】

  【杀红了眼的唐军和叛军,一队一队的往前冲。】

  【和对方几乎打出一比一的战损比。】

  【然后又是一队一队的补充兵力往前冲。】

  【这场持久的肉搏战,从中午一直打到黄昏,时间接近八个小时。】

  【双方打了一个有来有回,战损比几乎全程保持一比一。】

  【双方的死伤人数都在激增,但都死战不退。】

  【一成的士兵死了,双方没有溃退。】

  【三成的士兵死了,双方没有溃退。】

  【五成的士兵死了,双方依然没有溃退。】

  【一直到叛军,仅剩下最后不到一万人的时候,依然能在安守忠的指挥下保持队形,完整的逃回长安。】

  【此战,大唐国际联军,以损失七万精兵的代价。】

  【斩杀六万叛军精锐。】

  【取得了香积寺之战的胜利。】

  【一场惨澹的,大唐自己也没有能力组织同等水平兵力的胜利。】

  【在香积寺之战取胜之后。】

  【收复长安似乎已经唾手可得。】

  【大唐复兴的机会就要到了吗?】

  【而长安的老百姓们,似乎终于盼来了官军解放他们。】

  【只是长安的老百姓并不知道,大唐皇帝已经将他们作为筹码卖给了回纥人。】

  【而在平叛战争尚未完全成功。】

  【即使收复长安,也还有东都洛阳需要收复的关键时期。】

  【面对同样很重要的回纥骑兵盟友。】

  【大唐又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

  ……

  天幕视频到此结束。

  而大量的弹幕和评论,也充斥著整片天幕。

  代表著观众们此刻的强烈情绪。

  《太可惜了,精锐就这么内耗掉了!》

  《都是一个师傅教的,破不了招啊!》

  《能拼掉唐军一半精锐的,是另外一半精锐。》

  《十几万精锐一战报销!当年成吉思汗也就十几万精兵。》

  《如果用李泌的战略,这仗又何苦打得如此惨烈。》

  《叛军太猛了,要不是李嗣业开挂,唐军又寄了。》

  《叛军剩下几千人还能保持队形,这纪律也太恐怖了!》

  《李隆基是个好皇帝,可是死的太晚了。》

  《回纥出兵虽不多,但绝对对得起唐政府开出的价码,只叹息堂堂巨唐,竟然沦落到拿首都开价。》

  《这就是后人吹嘘的大唐,不过一个笑柄!》

  《想起了留守西域的白发兵。》

  《哎!从此开始,华夏失去西域一千多年。》

  《是的,安史之乱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由盛转衰,更是整个华夏国运的由盛转衰。》

  《自从华夏弱势了数百年,直到明朝才恢复了过来,但也没达到当初华夏王朝开放包容万象的程度。》

  《李隆基,真TM唐朝的罪人,不,是华夏历史的罪人啊!》

  ……

  大秦。

  朝堂上的氛围有些凝重。

  首先是嬴政被此战的伤亡之惨烈,给震惊到了。

  原本嬴政觉得,双方各自十来万人打仗,加起来20多万大军。

  这场战役的确规模很大。

  但也不算太出奇。

  但看到后面天幕讲述,双方都是带甲精锐,都是死战不退。

  一换一的战斗,都战斗到了最后。

  唐军损失七万。

  叛军被阵斩六万。

  这就超出嬴政的想像了!

  嬴政认为的精锐大会战。

  带甲部队只是少数。

  在前线伤亡太大之后,往往也就胜负已分。

  败方许多人会溃逃。

  在溃逃过程中许多人会成功逃离,也有大量伤亡和被俘在逃跑期间产生。

  而对于胜利方而言。

  在顶过了最初阶段的苦战之后。

  后面的阶段,伤亡其实是很小的。

  所以当嬴政看到,后世的香积寺之战,双方竟然都是死战不退。

  你一刀我一刀的,从白天砍到晚上。

  还是被后世大唐军队的强度给震慑到了。

  关键是,如果是大唐官军为了收复失地而拼死奋战。

  那还有的说。

  可叛军也死战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