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剧透历史,从闪击波兰开始 第229章

作者:红茶配可乐

  还是让李隆基看著就恼火。

  “这场大唐军队和外族入侵者之间的战斗,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那个时候的大唐,就这么的衰弱!”

  “重演了当年太宗文皇帝时期。”

  “渭水城下之盟的屈辱吗?”

  “唉,都打到香积寺了,估计当时大唐守卫长安,就靠这一场香积寺之战了吧?”

  “也不知道那时候的大唐军队,在香积寺打赢没有?”

  “如果打赢的话,可能长安还守得住。”

  “如果香积寺打输了的话,那岂不是长安也会沦陷?”

  ……

  巨大的冲击,让李隆基疯狂的胡思乱想。

  而天幕,也依然在缓缓地继续讲述。

  【香积寺之战,被称为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之战。】

  【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

  【进攻方是大唐军队。】

  【防守方是曾经的大唐军队。】

  【在当时,大唐的军队就是全世界最强悍的军队,是不折不扣的大唐天兵。】

  【而在香积寺,大唐天兵们自相残杀,呈现出了一场激烈血腥,惨烈的绞肉之战!】

  【大唐的官军和安史之乱的叛军。】

  【双方的哪一方,拉出去打外战都是可以轻易灭国的力量。】

  【但却在香积寺之战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互相残杀。】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香积寺之战的背景。】

  【香积寺之战,是大唐官军为了收复首都长安,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

  【在香积寺之战爆发之前,大唐的军队从节节败退中走出来。】

  【在郭子仪等忠臣良将的率领之下,在全国各地都展开了反攻。】

  【收复河北大片土地,形势一片大好。】

  【郭子仪是乘胜追击,两次试图收复长安。】

  【可安史叛军,负责驻守长安的乃是悍将安守忠。】

  【别看此人在历史上名声不佳,但实则是一名悍将,指挥水平极高。】

  【郭子仪纵然一代名将,但面对固守长安的安守忠,也是占不到什么便宜。】

  ……

  其他朝代的古人们。

  看到这里的时候,还抱著吃瓜看戏的态度。

  最多是那些唐朝之后的古人们。

  为改变大唐国运的安史之乱,而扼腕叹息。

  但在唐朝。

  皇帝们可就是彻底的坐不住了。

  唐初。

  向来心态非常稳定,并且随著年龄渐渐增长,觉得自己控制情绪的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李世民。

  此时是彻底绷不住了。

  李世民站起身来,愤怒的对著天幕吼道:

  “唐军对战唐军!”

  “连首都长安都丢给叛军了?”

  “这后世的大唐皇帝,到底在干什么东西!”

  李世民似乎想把自己的愤怒,通过天幕,传达给后世安史之乱时期的皇帝。

  ……

  而唐玄宗时期。

  此时的李隆基,再也不复平日里悠闲的心态和淡定享乐的表情。

  而是面色如同死人一般。

  冷汗直流。

  心如死灰。

  大夏天的手脚冰凉。

  李隆基陷入了极度的惊惧之中。

  “叛军竟然攻陷了长安?”

  “安史之乱……”

  “安守忠……安禄山的儿子!”

  “安史之乱难道就是指安禄山?那另一个人就是史思明?”

  想到了这里。

  李隆基的心情更是如坠冰窖。

  甚至陷入一种绝望的情绪之中!

第222章 李世民:大唐王朝脸都不要了

  其实李隆基也不傻。

  自然知道边境的节度使,实力过于强悍。

  一直以来,也在让节度使们互相制衡。

  只是李隆基对自己的掌控力,有著充足的信心,对安禄山的忠诚度,也没有过多怀疑。

  李隆基陷入了一种,假装看不到的情绪之中。

  但现在。

  这种假装看不到的情绪。

  被天幕无情的揭穿!

  以李隆基的政治水平,又岂能不知道安禄山的实力到底有多恐怖?

  不怕知道有人要造反。

  就怕知道有人造反,而这个人自己还拿他没办法!

  李隆基体如筛糠的扳起手指数了数。

  “安禄山!安禄山!”

  “此贼的兵力,起码超过二十万!”

  “太多了!朕怎么会给他如此大的权力!”

  “而且全都是,在边境地区长期作战的百战老兵!”

  “我大唐除掉安禄山之外,所能控制的兵力,剩下的虽然也有四十万左右。”

  “但不可能将全部的边境兵力全部调回来。”

  “第一时间能调动的中央军,和近距离的节度使兵马。”

  “可能最多也就二十万,但在质量上……”

  李隆基很不想承认。

  想继续自己骗自己。

  但是现在的李隆基,也必须要承认。

  承平日久的大唐中央军,在实战能力上不可能是安禄山手上,那些边境老兵们的对手。

  也就是说,在现在这一刻。

  大唐政府所能掌握的军事力量,甚至还不如安禄山这一个节度使的实力强!

  “安禄山一旦起事……整个河北地区,将瞬间糜烂!”

  “而河北……”

  李隆基越想越觉得恐怖!

  因为李隆基深知大唐关中的繁荣,可离不开对河北的打压。

  河北地区,向来对大唐关陇贵族统治的体系有所不满。

  而且那一带长期胡汉杂居,民风悍勇。

  再加上对朝廷可能不满。

  假如安禄山真的起事。

  那河北的民心,到底是向著大唐官府,还是向著安禄山?

  可还真就两说!

  ……

  天幕也在李隆基的惊惧心情中,继续的讲述著。

  李隆基很不想看天幕。

  很不想看那些讲的安史之乱。

  但是又不得不,竭尽全力的,认真的观看天幕。

  生怕错过任何一点可用的信息。

  就比如现在。

  天幕上正在重点讲述的郭子仪。

  李隆基记下了,这是绝对是一名忠诚的节度使。

  然后李隆基同时也注意到。

  天幕上说的皇帝。

  竟然不是自己,而是李亨!

  “难道说,朕在位期间天下太平?”

  “而在朕百年之后太子李亨继位。”

  “他胡搞瞎搞,把好好的大唐江山给搞没了,把原本没想造反的安禄山给逼反了?”

  李隆基惊讶的发现。

  自己心里,居然有一点如释重负的感觉。

  真希望事实,真的如自己所猜想的那样。

  不是自己的问题。

  而是太子李亨太废物!

  【郭子仪在两次收复长安失败之后,总结出了最大的问题是。】

  【安史叛军那边,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