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幼崽聊天群 第46章

作者:道长今天想休息

  郭襄姑娘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郭襄不知道的是,她见识过的张君宝的武功,那都是老黄历啦。

  聊天群的时间加速功能并不是每次兑换都要在修炼室里面待满一天的,随时可以停下来,下次进去的时候再续上。

  别看这十几天的时间张君宝和她日夜相处在一起,但是在背地里,张君宝每天晚上都利用聊天群修炼室的时间加速功能疯狂的修炼。

  不过就算没有这些功力增长,让张君宝抛弃郭襄一个人逃命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72章 软猬甲

  听到张君宝如此坚定的回应,郭襄的心中莫名的涌出了一股情绪。

  她看着张君宝坚毅的神情,突然发现这个小弟弟的五官仔细看起来居然还有点帅气。

  而郭靖听到张君宝的话之后看向他的眼神瞬间就多了一些审视。

  这小子看起来有些不对劲啊?

  为啥看这小子感觉这么不顺眼!

  就在这时,一位身穿黄衣的美妇人也从城墙上飞身而下。

  黄蓉的嘴角带着温婉的笑容,眼神上下不停的打量着张君宝,越看越是满意。

  她早就知道自己女儿对于杨过有着特殊的感情。

  这件事情让她相当苦恼。

  没人比她更清楚杨过对小龙女有多执着。

  陆无双,公孙绿萼等等,有这几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黄蓉知道郭襄对于杨过的感情不可能得到回应。

  现在张君宝的出现,让黄蓉看到了一丝解决问题的曙光。

  “靖哥哥,还不赶紧带着襄儿和她的朋友一起进城,不然待会蒙元大军打过来就危险了。”

  郭靖赶忙带着张君宝和郭襄一起走进了襄阳城中。

  虽然襄阳城外兵荒马乱,但是襄阳城中的百姓并没有受到影响,依旧过着有条不紊的生活。

  一条长街上,两旁摆满了各种摊位,充满了市井的生活气息。

  几人穿过襄阳城里的长街,没过多久就来到了郭靖府上。

  郭府上聚集着很多江湖人士,这些江湖人士全都是从五湖四海赶来协助襄阳守城的。

  看到郭襄回府,有不少江湖人士都很开心,纷纷与郭襄打招呼。

  但是一向落落大方,古灵精怪的郭襄这一次却变得有些沉默。

  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兴奋的与这些江湖人士讲述在江湖上的见闻。

  到郭府之后,郭襄甚至都没有和父母多待一会儿,便急匆匆的回到了房间。

  细心的张君宝发现,郭襄走的时候小脸红扑扑的,像是涂上了江南出品的顶级胭脂一般,娇艳欲滴。

  黄蓉看到郭襄的表现,眼中不由的流露出一丝笑意,对张君宝更加热情了起来。

  黄蓉带着张君宝来到郭府的议事大厅之中,将他介绍给了在场的众人。

  议事大厅之中坐满了许多将领,还有一些武林人士。

  他们正在商量如何应对这次蒙元大军的进攻。

  黄蓉坐在主位之上眉头紧皱,脸上带有忧愁之色。

  “靖哥哥,这一次蒙元大军来势汹汹,集结了十万兵马,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另一旁有一个副将张元跃众而出开口说道:“确实如此,我方斥候这几天一直在探查蒙元大军的动向,发现他们正在组织匠人修建攻城器具,算了算时间,三天应该差不多就造好了。”

  郭芙在一旁扬了扬眉毛说道:“怕个什么,蒙元大军虽然有十万之众,但是我襄阳城也有五千的可战之军,再加上一百多名武林人士,据险而守,我就不信蒙元大军能够突破我们的防线。”

  郭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话虽如此,但是假如蒙元大军不顾伤亡强行攻城,敌众我寡的前提之下,这一次战斗的伤亡恐怕会非常恐怖。”

  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从襄阳城头往下看去,乌泱泱的一片,视线可及之处全是蒙元大军的人头。

  虽然守城之战中武林高手具有天然的优势,在狭小的地形之中往往能创造出以一敌百的奇迹,但问题是这一次攻城的蒙元大军实在是太多了。

  据郭靖的预估,就算他这一次能在蒙元大军的进攻中守住襄阳城,战损比例也会达到惊人的六成以上。

  郭芙接着说道:“伤亡惨重那又如何,蒙元人想打那便打,我们死的人多,蒙元死的人只会比我们还多,我就不信他们蒙元人就不怕死?”

  此话一出,整个议事大厅之中群情汹涌。

  “元帅,大小姐说的对,他们想打那便打就是了,老头子烂命一条,杀一个不亏,杀两个血赚。”

  “隔你娘的,老子这一辈子怕东怕西,就是没怕过死,跟这一群王八羔子拼了!”

  看到大厅中众人的战意如此汹涌,郭靖点了点头,襄阳已经是大宋朝廷的最后一道防线,假如襄阳城破,那么大宋也就差不多要完了。

  所以所有城都可以输,只有襄阳城不能输。

  既然已无退路,那么便唯有死战一场。

  在襄阳城里的日子过得很快,这几天的时间里,蒙元大军也组织了几次进攻。

  只不过这几次进攻的目的都是试探性质,还没等张君宝出手,郭靖轻而易举的就将他们打退。

  张君宝也慢慢习惯了在郭府的日子,与郭家众人也慢慢变得熟络了起来。

  

  又是一日,襄阳城外有兵马来袭。

  连天的号角声响起,声势无比浩大。

  蒙元大军的喊杀之声,甚至连在城中的张君宝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听到动静的张君宝,连忙从房中走出,赶往襄阳城门处。

  一路上张君宝看到了许多士兵正在做着准备的工作,有的在搬运石子,有的在熬炼金汁。

  而更多的士兵,而是身穿盔甲,屹立在城墙之上,严阵以待。

  郭襄此时也在城墙之上,她从小便在襄阳城中长大,对于这样的场景自然不会陌生。

  郭襄披着一件红披风,身上穿上了一身纯白色的嵌有铁片的披挂,看起来英姿飒爽。

  这身披挂是由厚厚的麻布制成,在胸口处装着一片明晃晃的护心镜,在其他关键处也嵌有一些铁片。

  这种披挂是专门为江湖人士定制的,由布制成的披挂并不会影响江湖人的灵活性,并且厚厚的麻布拥有一定的抗切割能力,再加上镶嵌在关键处的铁片,能够在战场上起到不错的效果。

  张君宝走上城墙之后,郭襄便来到他身旁,拉着张君宝来到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然后将一团东西塞到了他手里。

  “君宝,你快穿上这个。”

  张君宝接过郭襄手中的这团东西,定睛一看,居然是一件金灿灿的内衣。

  这衣服的外层还长着一排排细密的倒钩,看起来十分奇怪。

  张君宝当然知道这是什么,刀枪不入的软猬甲。

  这甲黄蓉本来应该已经传给了郭芙,只是不知道为何又来到了郭襄手上。

  张君宝呐呐道:“这应该是你爹娘教给伱保命的东西,你怎么把它给我了。

  郭姑娘,还是你穿吧。”

  郭襄只是定定的看着张君宝:“我说过,到了襄阳城姐姐会罩着你的,听话赶紧穿上。

  再说了,在这场大战中以你的剑术,一个张君宝顶得上一千个郭襄,你比我可重要多了咧。”

第73章 一剑光寒十九州

  张君宝没有再推迟,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拒绝郭襄的好意,反正有他在,不可能有人能够伤害到郭襄。

  于是他从郭襄的手里接过了软猬甲,直接穿在了身上。

  “郭姑娘,你把软猬甲给了我,那现在我就是你的软猬甲的。”

  就在这时,战场上响起了一声声擂鼓声,蒙元大军仿佛得到了口令一般,猛地向前冲锋。

  排头的敢死营,手中拿着各式的工具冲到襄阳城的护城河旁,渐渐搭建出一道道浮桥。

  一旦浮桥被搭建起来,那么蒙元大军就有了进攻襄阳城的直接通道。

  郭靖看着这些敢死营人员犹豫了,愣了三秒,然后才下令让士兵们放箭。

  这些敢死营,大多数是由被俘虏的老百姓和投降的士兵所组成。

  严格意义上来说,其实都算是自己人。

  特别是有些老百姓,都已经白发苍苍,连走路都走不稳了。

  但是郭靖深知慈不掌兵的道理。

  这是战争,又不是过家家。

  现在不放箭,待会等到蒙元士兵驱赶这些敢死队冲上城墙的时候也不放箭吗?

  那岂不是将襄阳城拱手相让。

  既然如此,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密密麻麻的箭羽射出,如同遮天蔽日的乌云一般。

  一轮齐射之下,就有七八十名敢死营成员倒在血泊之中。

  蒙元大军修建浮桥的进度也随之被延缓了不少。

  看到这一幕,郭襄的眼中露出了不忍之色。

  “他们也只是想好好活着罢了。”

  这些年行走江湖,她深知在这样的乱世里百姓的日子过得有多么苦。

  明明只是想好好活着而已,为什么就这么难。

  这一轮齐射之下死亡的大多数都是被驱赶的百姓,甚至还有一个十来岁的少年。

  可是郭襄也知道郭靖所作所为是绝对正确的,是为大宋负责,为襄阳城里的百姓负责。

  正因如此所以郭襄心里才分外的难受。

  就在此时她的面前亮起了一道剑光。

  “郭姑娘,你等等我,我去去就回。”

  话音未落,张君宝便从城墙上飘然而下。

  张君宝所在之处并非是城门,所以他从城墙上跳下来之后直接落在了护城河中。

  他脚尖连点,在护城河中激起了一道道涟漪,身形犹如利剑一般,便向着河对岸冲了过去。

  郭襄大喊一声:“君宝,别去,快回来,快回来!”

  郭襄想要跳下城墙去把张君宝追回来,却被一旁的郭芙死死抓住。

  “妹妹,伱带回来的这个张公子想干什么?

  一个人直冲万大军,他以为他是杨过吗?”

  在一旁的郭靖夫妇和丐帮众人也被张君宝的行为惊掉了眼珠子。

  “真是好俊的轻功,好正直的性子,可惜了!

  这一次张公子怕是要一去不回了。”

  在城墙上的众人都能够理解张君宝为什么在此时冲了下去,无非就是看不得那些无辜的百姓被蒙元大军驱赶前来送死。

  他们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

  其实他们曾经也试图努力过去救回这些被驱赶的百姓。

  但是能力有穷尽,以他们的实力,一旦起了救人之心,结果往往是害自己丢掉性命。

  所以时间久了之后,这群战场老油条也强迫自己的心变得冷硬起来。

  张君宝冲到了河的对岸,他一眼望去,好一片人间炼狱!

  蒙元大军的手中拿着一柄明晃晃的大钢刀,毫不犹豫的向前砍去,但凡有一个敢死队员敢向后退一步,就会立刻被他们砍得身首异处。

  这些敢死队员没有办法,只能不停的向前冲去,顶着宋军的箭雨,不停地修筑着浮桥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