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越封神开始 第85章

作者:西门要吹雪

  而且他就在附近,对殷启下手,这简直就是打他的脸,

  …………

  午时,皇辇回城。

  这次春猎,就这样无疾而终。

  但这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风暴的开始。

  殷启回到了城中,与黄飞燕分开时,他将一颗地元灵丹送给了对方。

  黄飞燕眼睛笑眯了起来,欣喜地接受了丹药。

  回到王府,周姬等人早就在等候。

  他们一大早就接到了东郊猎场妖兽暴乱之事,吓得差点没跳起来,幸好很快就又得到消息殷启没事,这才放心了下来。

  周姬满脸忧色,她快步上前关切道:“殿下,你昨晚没事吧。”

  殷启微微笑道:“我没事。大家都散了吧。王妃,我有些饿了,我们去吃饭吧。”

  众人见殷启没事,也就各自散开了。

  ……

  这天。

  朝歌轰动,无数人议论纷纷。

  “好端端的,东郊猎场怎么会出现暴动,这是几百年都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这其中肯定有阴谋!”

  “你们说,这其中会不会牵扯到太子之争啊?”

  “嘘!你不要命了,什么都敢说!”

  ……

  八卦,是人的天性。

  自殷商立国以来六百三十七年,东郊猎场还是第一次出现这种事情,再联想到当下的太子之争,不能不让人产生各种联想和怀疑。

  太史公陈旭更是当天就连上三份奏折,说昨晚之事肯定是因为太子之争惹出来的,因此为了国家稳定,应该立刻取消太子之争,立殷寿为太子。

  太子为国本,国本确定,自然就不会出现动荡。

  随着太史公上奏,很快就获得了一群拥趸,朝堂上关于太子之争之事,再次成为了争吵的重点,又说继续的,又说要立刻停下来的。

  就这样,在熙熙囔囔中,时间来到了三月初十。

  这天。

  太子之争的话题,很快就被纸的事情所淹没。

  帝乙忽然封赏群臣,赐下了数量不等的极品纸张,以及配套的笔墨砚等。

  看着洁白如雪,光滑如皮肤的纸张,文武百官很快就被这种新奇的东西给征服了。

  他们纷纷在纸上写字、作画,甚至是鬼画符。

  “这叫纸?太好用了,书写丝滑,又不晕墨,而且轻如鸿毛。”

  “这纸是怎么来的?大王才赐下了三百张,不够用啊。”

  “三百张已经很多了,我才一百张。这等稀世珍物,大王能够赐给我们,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怎么能够奢求更多?”

  ……

  群臣们议论纷纷,不少人表示要珍藏起来。

  但很快他们就收到消息,殷启在朝歌城内开设了五十家纸铺,公开出售纸张。

  并且售价仅需五十文每百张,也就是一文钱两张!

  这太便宜了,买!

  于是所有人都疯狂了,纷纷派人去购买纸张。

  五十家纸铺遍布朝歌城,每个纸铺前都排着数十米的队伍。

  若不是纸铺限购规定,恐怕都有人直接包圆纸铺里的所有存货了。

  直到这时人们才知道,原来这纸是殷启所造。

  “这纸竟然是启王所造,这也太厉害了吧!”

  “古有黄帝制笔,现有启王造纸,莫非他也是天生的圣贤?”

  “纸张这么便宜,今后书籍就不需要用车拉了,启王当真是功德无量!”

  “我就说嘛,启王当为人皇!”

  ……

第119章 堪比三皇

  纸张横空出世,引得朝歌震动,无数人哄抢。

  不仅是朝歌人,就连其他诸侯国的人,也都纷纷抢购纸张准备运回去贩卖。

  那些抢购到纸张的人,第一件事情就是将家里的藏书抄录到纸上,如此即方便于保存,也不用每次看书都拿着卷重重的竹简。

  作为教育垄断者,他们更清楚自家藏书的价值。

  只是他们刚着手抄录藏书,就听到启王府宣布在城内又开设了五十家书铺,里面有各种纸质书籍出售,而且价格便宜。

  于是,整个朝歌再次轰动了。

  五十家书铺,里面挤满了人,外面还有大队的人在排队。

  一家占地近百平分的书铺中,书架上摆放着各种纸质书籍。

  其中一个人拿着一本书籍,快速翻阅着,他不断发出惊呼:“这是如何做到的,这是如何做到的?字迹竟然这么工整,没有一个错别字,而且……而且,这些书籍的字迹竟然完全一样,这是如何做到的?”

  “天呐,竟然这么多书籍出售,启王是如何做到的?他到底动用了多少人抄书?”

  “这绝不可能是抄书,五十家书铺同时出售,就算把全城会写字的人全部召集在一起,也不可能抄得过来。”

  “难道你们就没有发现,这些书籍很便宜么?才一两银子一本,若是换成竹简,至少得一百两银子,出行都得用车来拉!”

  “伙计,每本书都给我来一本。”

  “启王大仁大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纸张书籍的出现,将殷启的名声推到了一个巅峰。

  朝堂内外,拥趸无数。

  并且伴随着书籍外流,他的名声也将彻底在大商天朝境内传开。

  虽然殷寿文武双全,但放在大商天朝境内就只能是默默无名了,跟殷启完全无法相比。

  纸张成本很低,书籍成本同样也很便宜。

  不过为了收割一波财富,殷启把纸张和书籍的价格还是定得很高,只有颇有资产的士族才能够购买的起。

  实际上,普通百姓根本都不识字,纸张和书籍定得再低他们还是不会买。

  与其如此,那还不如先收割一波。

  如此以来,等他成为了人皇,才有足够的钱财来全面推广教育和简体字,届时纸张和书籍的成本也才会全面降下来,让普通百姓也能购买得起。

  同时,现在出售的书籍都是当世书籍。

  他抄写的医书、算术等书籍,同样要等他成为人皇后再出手。

  如此又可以获得刷一波威望,巩固自身地位。

  当然,像其他如玻璃、火柴、水泥、曲辕犁之类的各种发明,也要等到他成为人皇后才推广,因为就目前而言,有纸张和书籍就已经够了。

  毕竟他现在连太子都不是,光芒太甚也不好,要适可而止。

  ………

  丞相府。

  “爹,这启王当真是大才。发明了纸张也就算了,竟然还能批量生产书籍,你看这些书籍的字距完全一样,根本不是人抄录的。”

  说话者是个十五六岁的绝色少女,她身着青衣,身姿高挑曼妙,气质清冷,犹如冬日腊梅,双眸明亮如星,充满了智慧之光。

  她就是商容的幼女商青君,朝歌城内有名的才女。

  商容正在翻看着书籍,他能闻到字迹中散发的浓浓墨香味,缓缓点头道:“嗯,应该是使用某种独特之法制成的。”

  说到这里,他抬头露出疑惑之色,若有所思道:“我发现,启王似乎自从被太史公当众骂退后,人就完全变了。

  人还是那个人,性格甚至都没有变。

  但却做出了许多让人匪夷所思之事,先是赈灾的以工代赈和灾后重建,后是纸张和书籍,完全是天马行空,匪夷所思。

  你要知道,这两件事情只要是有人做成一件,就足以流传千古。

  可他却全部做到了。

  而且我还有种感觉,这似乎不是他的全部。”

  商青君惊讶道:“爹,这还不是启王的全部,这怎么可能?莫非正如外界传言,启王是天生圣贤,如三皇一般?”

  伏羲在世,除了创立八卦外,还制定了人伦婚姻,以及教会百姓渔猎,还发明了各种乐器,如陶埙、琴瑟等,丰富了百姓的精神生活。

  神农在世,成就同样不凡。

  除了广为人知的尝百草而创医学外,还制造了农具,教会人们耕种;发明了各种陶器,制定了历法等等。

  黄帝的发明就更多了,几乎衣食住行、文化军事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广为人知就是指南车、养蚕、衣裳冠冕,建造宫室等等。

  可以说,现在人族的方方面面,都基本上是三皇确定的。

  十数万年来,都没有多少进步。

  而纸张和书籍的出现,在百姓看来完全可以堪比三皇的发明。

  商容神色郑重,幽幽道:“是不是天生圣贤,时间会证明一切。我们且看吧,未来启王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商青君眼眸中异色闪过,缓缓点头。

  ………

  寿王府。

  费仲焦急道:“殿下,不能再任由启王这么下去了,我们必须奋起反击,否则这天下恐怕只知启王,不知寿王啊。”

  尤浑也连连点头:“是啊殿下,启王这是开盘外招,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否则天下民心尽归启王,就算太子之争您赢了,大王恐怕……”

  他虽然没有再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殷寿眼神冷峻,淡淡道:“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孤与皇兄争夺民心?”

  费仲和尤浑都是神情一滞,许久都说不出话来。

  费仲忽然眼珠子一转,阴阴说道:“殿下,既然我们无法与启王殿下争夺民心,那我们就败坏他们的名声,我们可以……”

  “住口!”

  殷寿忽然厉喝,眼神冷厉道:“皇兄发明纸张和书籍,有功于天下,有功于我殷商,孤岂能行如此小人之事!以后这种话,孤不想再听到。”

  费仲浑身一僵,眼中闪过惊恐之色。

  他连忙低头:“是殿下,微臣知错。”

  许久,殷寿神情才缓和下来,沉声道:“皇兄有皇兄的优点,孤有孤的优点,不可以己之短功其之长。只要赢得了太子之争,孤相信以皇兄的品性,肯定会全心辅佐本王。届时他就是本朝贤王,孤之左膀右臂。”

  虽然殷启名传天下,但他还是相信自己肯定会胜出。

  区区殷启,他可以驾驭。

  ………

  除了商容与殷寿,实际上整个朝歌都在讨论殷启,讨论纸张和书籍。

  就算是帝乙,在收到殷启献上的一车书籍后也是震惊不已。

  同时也知道了这种书籍,竟然是雕版印刷出来的,就像是在绢帛上盖上玉玺一般,这真是天才般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