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越封神开始 第247章

作者:西门要吹雪

  虽然有些不看好,但也不能打击殷启的积极性。

  于是商容说道:“殿下请说。”

  殷启拿起三张纸,递了过去,说道:“这是我制定的官职制度,孤乃为你们解说。”

  商容三人暗惊,连忙接过。

  这是有备而来啊!

  殷启缓缓说道:“按孤的打算,在朝中设立内阁、军机处、御史台三个部门。

  内阁选五到七名大学士,协助孤处理政事。

  军机处选五到七名军机大臣,协助孤处理军事。

  御史台负责纠察文武百官,只对孤负责。”

  商容三人若有所思,很快就明白了殷启的用意,那就是军政分离,同时以御史台监管百官,这样就可以牢牢将军政大权握在手中。

  殷启继续说道:“内阁之下,暂设五部,分别为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

  吏部负责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

  户部负责土地、户籍、赋税、货币、官员俸禄、财政收支等事务;

  礼部负责典章制度、祭礼、学院、外事等事物;

  刑部负责法律、刑狱等事务。

  工部负责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军机处之下,暂设参谋部、募兵部、后勤部、装备部。

  参谋部,决定作战与否以及如何作战;

  募兵部,负责招募和训练士兵。

  后勤部,负责粮草、医疗、衣物等事物。

  装备部,负责兵器盔甲等事物。”

  “御史台之下,暂设监察部、巡检部。

  监察部,监察百官。

  巡检部,巡视天下。”

  ……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殷启才向三人详细介绍完了这套官制,不仅包括行政和军事,还包括中央和地方,统统都包含在内。

  闻仲三人都听得很认真,也逐渐明白殷启并非只是说说,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否则也无法设置出这么严密和详细的官制出来。

  从此以后,每个部门负责相应的事物,不需要人皇随意任命,确保了职能不重叠,也不会造成相互推诿的情况。

  殷启说完后,商容忍不住赞叹道:“殿下,您这套官制着实严密、高明,老臣佩服。”

  闻仲和比干也都是纷纷点头。

  相比于以前,新的官制官职更多,也不用担心群臣抵触。

  殷启微微笑道:“三位既然认可,那就按这套官制来施行吧。丞相,你以后就为内阁首辅;太师,你以后为军机处总参谋;皇叔,你以后为御史台御史大夫。”

  三人当然没有意见,也在意料之中。

  接下来,四人便开始商量各部尚书和各司郎中的人选。

  直到傍晚时分,他们才最终确定人选。

  内阁:首辅商容,杜元铣,杨任,梅伯,赵启。

  六部:吏部尚书子师、礼部尚书陈旭、户部尚书姚中、工部尚书微子、刑部尚书夏招。

  军机处,总参谋闻仲,副参谋黄飞虎、箕子。

  募兵部周健、后勤部寇封、装备部马本器。

  御史台,御史大夫比干;监察部和巡检部两位御史中丞,分别是伯夷和叔齐。

  殷启虽然不喜欢陈旭这个人,但为了体现自己的度量,还是把对方放在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上,也算是专业对口。

  若是上来就撸了陈旭,肯定会让他觉得他没有容人之量,不符合他的人设。

  在这次吏治改革中,殷启也乘机提拔了自己的心腹。

  吏部是各部之首,肯定要控制在自己手里。

  军机处除参谋部外,其他三部也都是他的心腹,如此就可以制衡参谋部。

  对于他提拔心腹,闻仲三人自然没有意见。

  一朝天子一朝臣。

  殷启既然要继位,那肯定要提拔自己的心腹,否则如何掌控朝政?

  最后,殷启说道:“除此之外,孤还准备建立武殿,负责处理修炼界的事务。如追杀邪魔外道,弹压地方宗门等,同样直接对孤负责。”

  继任人皇后,天策府肯定要撤销。

  文华殿已经并入了朝堂,武英殿则转化为武殿。

  至于天罗殿,依旧单独存在,但没有必要告诉闻仲他们。

  闻仲三人闻言并没有反对,因为他们三人还没有意识到武殿的潜力和意义。

第342章 太极稻引发的轰动

  离开皇宫前,殷启去看望了下帝乙。

  帝乙的情况很不好,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只剩下一口气吊着。

  他查看了下,估计半个来月就会驾崩。

  殷启并没有太大的伤感,倒不是他无情,而是在这洪荒世界,死亡并不意味着结束。

  以帝乙在位期间的功绩,来生必定转世天道。

  天道转世,身份最差也能成仙。

  若是机缘足够,并非没有觉醒前世记忆的可能性。

  ……

  翌日。

  殷启召开临时大朝会,宣布吏治改革,惹来满殿哗然。

  不过摄于殷启的威望,以及闻仲三人的支持,并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随着内侍宣读改革内容以及官员任免,文武百官都纷纷面露喜色,躬身谢恩,而且他们也能看得出来,这个官制比以前要严谨,职能也更明确。

  既然如此,他们当然不会反对。

  新的制度,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顺利运转,各部门都需要磨合。

  接下来半个月,殷启几乎没有休息,凡是亲力亲为,就是为了尽快让朝政步入正轨,而效果也很好,总算能够顺利运转了。

  就在他要松口气的时候,帝乙终于驾崩了。

  ……

  人皇驾崩,满城缟素。

  礼部发丧,通知各诸侯国国主前来吊丧。

  四大伯候、九州候、各路小诸侯接到朝廷通知后,皆马不停蹄地朝朝歌赶来,因为人皇驾崩和新皇登基都是天大的事情。

  他们若不亲自,那就是不敬。

  不敬,人皇就可征伐。

  殷商才灭赤夷不久,兵威正盛,就算是心怀鬼胎的幽州候袁福通也不敢不来。

  四大伯候和九州候最先赶到,基本上都只用了三天的时间。

  其实从赶路上,就可以看出诸侯的实力。

  四大伯候和九州候能够在五天就赶到,是因为他们麾下皆有地仙境强者,由地仙带着他们赶路,这才能够三天赶路上百万里。

  殷启也抽出时间,接见了这十三人。

  这群人当中,殷启最注意的自然是西伯侯姬昌和幽州候袁福通,一个是宿命之敌,一个是最先掀起封神之战的诸侯。

  不得不说,姬昌的卖相真的很好,温文尔雅,目光慈和。

  给人感觉,这就是个极有风度的长者。

  至于袁福通,虽然在殷启面前刻意收敛,但那种发自骨子里的桀骜,无论如何都无法掩饰,给人感觉就像是头狡滑的恶狼。

  殷启暗暗冷笑,经过一年多的渗透,天罗殿的探子已经遍布幽州境内。

  袁福通的一举一动,皆在他的监控之下。

  当然,西岐同样也有不少天罗殿的探子,这也是他监控的重点。

  随后一段时间,不断有诸侯赶到。

  基本上,殷启都会接见。

  在接见中,他会通过旁敲侧击和察言观色,判断这些诸侯的性格和殷商的态度。

  最后殷启悲哀的发现,八百诸侯,即便是皇族后裔,对殷商也没有太多的敬畏,每年朝贡也只是应付了事。

  相反,他们对四大伯候反而更加敬畏。

  ……

  一个月后。

  各路诸侯齐至,帝乙入葬的各项准备也都做好了。

  于是在礼部的主持下,帝乙葬入皇陵。

  在殷启的要求下,帝乙的葬礼废除了殉葬,不过未免被人说成不孝,他下令工部制造了三万精美的陶俑,随帝乙下葬。

  相比于殉葬,三万陶俑的价值更高。

  于是不但没有人非议他,反而说他是至诚至孝之人,连带着陶俑也进入了贵族视线。

  他们感觉以奴隶殉葬,逼格哪比得上陶俑。

  奴隶才值几个钱。

  ……

  帝乙下葬九日后,殷启举行登基大典。

  这天。

  他穿上了白色玄鸟皇袍,头戴十二旒冕,在文武百官和各方诸侯的见证下,举行了祭天和祭祖仪式,正式宣告成为新一任人皇。

  “成为人皇,人族气运加持!”

  殷启脑海中,骤然响起一个宏大的声音。

  他意识忍不住沉入脑海深处,就看到十三丈高的紫金色气运,宛若喷火器般的窜高,竟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百丈。

  这还只是有名无实的人皇,若是真正的人皇,一统洪荒,真不知道气运有多高。

  殷启惊叹,也无比向往。

  ……

  金銮殿中。

  殷启接受群臣和各诸侯的朝拜。

  各诸侯也纷纷拿出各种贺礼,恭贺殷启登基,殷启也以赏赐回礼,这都是惯例。

  新皇登基,自然免不了封赏。

  周姬被封为皇后,风嫣然被封为淑妃,黄飞燕被封为贵妃,同时还赏赐了大量的财物和修炼物资。

  黄滚被封为烈阳侯,黄飞武被封为武成伯,只有爵位没有封地。

  青州候依旧是候,但赏赐了大量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