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九天揽月 第498章

作者:温茶米酒

  “李二郎,你不过是刚刚修成自我灵光,虽然潜力很大,但想在我面前逃走,还差得远呢。”

  李世民用箭羽轻拍着自己掌心,温和说道,“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你对你的师父就没有一点别的想法吗?”

  肌肉膨胀的李二郎想了想,道:“如师如父,岂可轻言是非?”

  “哈哈哈哈!”

  李世民笑了起来,“为了让你将来方便伪装,他在地下建造了一个跟李府一模一样的宅院,在宅院里面放满了木偶人,全部按照李府中人的相貌进行雕刻。”

  “你刚刚断奶的时候,就开始生活在这个只有木偶人的大宅院里面,如果李府有人员出现替换,遭遇出现起伏,木偶还会置换身份,换掉自己的脸,改成笑脸或者哭脸。”

  “摩诃叶找你的时候,就只有让你练武和让你读书这两件事,他对你来说,其实跟一个懂得教学的木偶也没有区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让一个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不被吓疯变傻,也多少得有点儿别的毛病。”

  “可你现在看起来这么正常,你不觉得很微妙吗?”

  李二郎不为所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我禀赋超群,师父才会用非常人的方法来磨练我。”

  “我看你已经中了婆罗教的咒了。”

  李世民摇摇头,“你整个人现在就像是摩诃叶的影子,他有雄心壮志,你就也有志气,他心态稳定你也心态稳定,他如果要搞阴谋诡计,你也会心态诡诈。”

  “他要是有一天真看开了,心态渐转仁慈,你多半会慈悲到像个蠢货,无差别的释放善意。”

  “他跟你的意识并不互通,但他的心态会在你身上放大,除非有一天你堕入魔道,以疯魔的视角,才不会再那么容易被他牵制。”

  段志玄听得毛骨悚然:“世间竟有这种手段,如果是在意识上动手脚还好说,但意识不相连,只是影响心态,这要怎么提防?”

  “婆罗教也曾是天竺霸主,跟佛祖都争斗过,当然也有些门道。”

  李世民说道,“不过这个摩诃叶,兼通佛门,如今声势隐隐敢称天下第一高手,也不是寻常人物,若他心性修为,都能再有大进,或许这对师徒,将来还是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他看向李二郎,“为了你师父有可能制造给你的那个结局,你就愿意忍受这所有的过程吗?”

  李二郎不肯回话。

  “这么死脑壳?”

  李世民长长的叹了口气,“我好好出来玩,你就跳出来要杀我们,典型的凶犯行径,打死不冤,要不是看在你是我兄弟,我早就把你干掉了。”

  他把手里的箭敲在李二郎额头上,哐哐的直响。

  “快说,你开悟了!说!”

  李二郎只顾瞪着他。

  段志玄欲言又止,摩诃叶花了二十年心血训出来的弟子,就算想让他开悟,也不可能是片刻之间,三言两语,这么简单的事情吧。

  “你这样显然敲不动他。”

  旁边伸过来一个铁锤,还有小姑娘软糯糯的嗓音,“你让我来敲一下,他肯定有变化。”

  段志玄麻木的看着旁边那个人。

  嗯,李世民今天出来打猎,是带了两个人的,但他之前竟然完全忘记了,还有另一个人的存在。

  就算是现在……

  段志玄看着那个骑在马上的小姑娘,也是满眼陌生。

  看着只有十六七岁的模样,头发棕黄,扎成一个丸子,面貌俏丽,嘴里咬着一串糖葫芦,奇装异服,上身两件衣物,内白外蓝,袖口只到手肘的位置,棕色牛皮腰带,束着一条长裤。

  段志玄平静道:“二公子,这位是?”

  “这是昨天晚上掉在我们府里的呀。”

  李世民说道,“她好像有点害羞,不太愿意让别人看见她,所以你印象会有点模糊。”

  “不过我一见她,就有一种亲切感。”

  李世民若有所思,“既然我有一个兄弟,会不会,这是我失散多年的妹妹?”

  那姑娘一手抓着糖葫芦,一手抓着铁锤,皱起眉来:“我叫菩萨蛮,不姓李。”

  李世民哈哈一笑:“菩萨蛮,一听就是假名啊。”

  “不!”

  那姑娘认真的说道,“我出生就叫这个名字,我们的名字,都是为了纪念历史。”

  她不耐烦的动了动铁锤,“你到底敲不敲这个人了?”

  李世民看着那个铁锤,眼皮不安的跳了跳,连忙把箭插在李二郎头上。

  李二郎还没反应过来,就觉得心口的那支箭也贯穿进来,两箭入体,倒不感觉疼痛,但让他身体骤然缩小。

  李世民一把将他抓住,左右看看,没奈何,塞到了自己耳朵里。

  “哈!”

  李世民按了按耳廓,笑道,“不用你出手,他那小身板也经不住,我慢慢教他就行了。”

  菩萨蛮的锤子还抬在半空,有点迟疑。

  主要是她心里现在挺吵的。

  “哎哟!”

  蜀道难大叫起来,“这个李世民,竟然是这种来历,五灵珠跟我也算有点关系,所以见到这具战体会感觉亲近吧。”

  “但五灵珠联系更多的是苏老兄,等苏老兄跟李世民碰面,应该可以把李世民拉拢过来,终于不用顶着魔尊名头,举世为敌了。”

  水龙吟小心翼翼地说道:“小蛮啊,你在外面有没有觉得不舒服?要不要换我出去?”

  “不要!”

  菩萨蛮心中果断拒绝,说道,“你们太吵了,安静一点行吗?”

  水龙吟连忙答应,又低声道:“但是小蛮啊,你不要随便砸人,我们最近还是以低调为主,起码等到跟苏寒山汇合,虽然还不知道苏寒山在哪……”

  咔!

  菩萨蛮咬碎了一颗冰糖葫芦,问李世民:“这山里没意思,有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李世民想了想:“你这么一说,这边我都玩遍了,也觉得没什么意思。”

  “之前听到洛阳敲钟,那边应该有什么大事发生吧,而且从摩诃叶动向看,应该是佛门对他做出了什么让步,洛阳是佛门老巢,摩诃叶可能也会去那边。”

  李世民又摸了摸耳廓,哼笑一声,“我得想个办法,跟他算算账。”

  菩萨蛮点头:“那我们就去洛阳吧。”

  请假条

  之前老加班,回来之后眯一会儿就很晚了,更新也太晚。

  周六了,请个假,调一调。

  晚安!

第452章 自古洛北都,错综一掌赌

  严格来说,洛阳就是当今大隋的都城。

  不过大隋才传到两代,都城就已经几次变更。

  隋文帝杨坚开国之后,曾经定都于故汉长安城。

  后因为汉朝遗留的长安已经破败狭小,不堪大用,因此在相隔不远的地方重新选址,建立都城,名为“大兴”。

  杨广登基之后不久,则迁都洛阳,同样是抛弃汉魏故城,重建了一座城池。

  这座城中,贯通南北两门的大街,名为“天街”,宽度就超过百步。

  街旁遍植樱桃、石榴、榆、柳等各式树木,中为供帝皇出巡的御道,每当春夏之交,桃红柳绿,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洛阳本义是指洛水的北面,商周直至汉魏时代的大多城池,都处在洛水的北岸。

  但是大隋的这座洛阳城,横跨洛水两岸,浩浩荡荡的水波,自西向东,穿城而过。

  天街和洛水交错的地方,建有当今天下最宏伟的一座大桥,人在桥上最高的地方俯瞰下去,势如横跨天河,妙不可言。

  大桥中间留出了供人行走的地方,大桥两侧靠栏杆的位置,居然还有不少摊贩。

  文人豪客,江湖侠士,每次到这桥上来观赏风景,未必记得自己带酒,看景看的豪气大发,从摊贩那里买些水酒,或买些笔墨纸砚,又或者叫人唱曲奏乐,也常常有之。

  在这桥上摆摊的也赚了不少,知道这个摊子该好生经营,很多人已到别的地方开了店面,仍不忘在这里占一个摊位,卖的东西品质也是越来越好,打出了名声。

  这天人群之中一个灰色僧衣的老和尚,摸着白胡须,拍着大肚皮,晃晃悠悠的上了大桥,站在桥上眺望远方。

  他一双眼老而不昏,似乎除了能看到大河滔滔,还能看到远处青山叠影,山上一个耳戴金环、筋躯雄壮的大和尚,气势巍峨,眺望着整个洛阳城。

  一壮年一老年,两个和尚对视片刻,老和尚移开了目光,听着水声起落,不禁诗兴大发。

  “碧山人来,清酒满杯,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旁边一个卖酒的摊主听了这话,顿时一笑,揭开封皮,将打酒的竹筒朝坛子里面一伸,舀起半筒酒来,说道:“大师也来三两好酒尝尝吗?”

  旁边有个书生模样的游客笑道:“和尚也喝酒?”

  那摊主立即说道:“贵客有所不知,我这是素酒。”

  当年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武帝极为推崇佛门,曾经亲率两万余人,宣布要投身佛家,自己领了菩萨戒,四次舍身住在寺院中,要群臣集结巨资捐去,才能赎回。

  他试图设立管理天下各地的僧院制度,自己出任天下佛门领袖“大僧正”,被大众反对,这才作罢。

  也就是这位梁武帝,把佛教慈悲戒杀,道家贵生,万物有灵,以及儒家远庖厨,不忍见其死、食其肉的仁恕之思,结合起来,对原本只是戒五荤的佛门子弟,颁布《断酒肉文》,令各地众僧在佛前发咒,“永断酒肉”。

  当时的北朝齐文宣帝,也仿照梁朝制度,诏令僧众“禁断酒肉”。

  到了大隋建立之后,酒肉戒条,已经成为天下佛门通行的戒律。

  粮食酿的酒是不能喝了,但和尚尼姑出了大名的,往往出入高门,与名士往来,不喝点酒,也不算风雅,因此有素酒一说,以果子酿酒。

  老和尚接过竹筒,凑到鼻尖嗅了嗅,不禁摇了摇头。

  摊主问道:“大师你摇什么头,难道我这酒不好?”

  那书生手中折扇一抖,轻轻扇来一缕酒气,刚一嗅到,不由眼前一亮:“谁说这酒不好,这酒太好了。”

  “戒肉是劝善,少造杀业,戒酒则是因为酒能乱性,容易造成罪过。”

  那老和尚哈哈一笑,拍了拍肚皮,“而你这酒酿的也太醇厚了一些,虽然是果子酿的,但也算不上是素酒了。”

  摊主这下不依了:“没听说过酒酿得醇厚,反而成了过错,照你这么说,我直接往这酒里掺点水,它就是素酒了?”

  那书生也说道:“老和尚,你若不想买酒,不要在这里缠夹不清,摊主你给我来三斤,我尝尝这洛阳的素酒是什么味道。”

  “也罢,也罢,也是缘分到了,我来给你们瞧瞧素酒该是什么样的味道。”

  那老和尚走到栏杆边上,把竹筒往外一甩,里面紫红色的酒水,全甩进了洛水之中。

  不等摊主为自家那点酒心疼,桥上的游客们,就纷纷惊呼起来。

  只见河面上一滩紫红色的波涛,越翻越大,转瞬之间就已经扩张到两岸的位置,朝着上游下游蔓延过去。

  大浪滔滔,颜色全部变得如同紫色的云霞,浪花飞溅之际,全是果酒的香气飘扬上来。

  老和尚再用手一指,河面上冒起一条条水柱,如同一汪汪泉眼,正好抵达比栏杆略高的地方。

  游人中有胆大的,直接伸手去捧,尝一口,果然是果酒的味道,更是大声称奇,呼朋唤友。

  那摊主伸手捧了一口来尝过,刹时就呆住了,脸色红润,鬓角有淡淡的白气蒸腾起来。

  桥上的书生,也被酒香诱惑,拿折扇朝水柱伸了过去,忽然脸上露出警觉之色,向后退了一步。

  “唉,不愧是邪王的弟子。”

  老和尚叹了口气,“所谓境随心转,这满河的素酒,都是用禅心酿成,看来公子你是跟我禅门无缘了。”

  邪异盟的邪王石之轩只有两个弟子,一个就是盟中少主杨虚彦,另一个则是多情公子侯希白。

  侯希白这人,根本没有练过半点魔门功法,所修炼的全部是石之轩开创的魔门以外的武功,对权势也没有兴趣,酷爱为美人画像。

  这次他来到洛阳,就是听说慈航静斋当代传人师妃暄在洛阳附近出没。

  结果美人还没有遇到,先遇到了这样的怪事。

  侯希白仔细打量那个老和尚,醒悟过来:“原来是当今四大圣僧之一,禅宗的道信大师。”

  “把一河之水变出酒味,道信大师这么大的手笔,到底是要做什么?”

  说话间,侯希白举目望去,发现全城百姓都已经被洛水的奇景所吸引,纷纷赶到洛水两岸,人群拥挤无比,争先恐后的品尝河中的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