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九天揽月 第182章

作者:温茶米酒

  他就是飞流剑宗的传法堂堂主,柳志成。

  这个人不但是飞流剑宗宗主的族亲,而且自幼就得到宗主的看重,收为弟子,身份待遇,习武的天赋,一切都是让飞流剑宗的其他门人羡慕不已。

  但是很奇怪,自古以来,似乎越是身居高位,越是觉得自己烦恼忧重,比普通困苦之人操心的事情还要多。

  越有成就,越觉得自己所收获的还不够多,不够快乐。

  柳志成操心的事并不多,但烦恼确实很深。

  最大的烦恼,就来源于飞流剑宗的功法。

  就算发展到今天,飞流剑宗的传法堂之中,已经有了十八般兵器样样具足的武功绝学,有了将近十门,能够在真形境界中持续修炼的绝技。

  但是,有希望突破到玄胎境界的功法,仍然只有飞流宗主当年奇遇所得到的一套内功和两套剑法的组合。

  而这个组合里面,修到玄胎境界的关键一步,其实是颇为粗糙的,柳兆恒当年能够成功,都是多亏他奇遇得来的大批丹药辅助。

  到了柳志成这代,却早就没有那样的丹药了,自家不知如何练制,到外面打听,也没有听说过效果相同的丹方。

  当然,不是说以飞流剑宗积累的财富人脉,就真没办法买到另外一门玄胎境界的武功。

  问题是,飞流宗主自己当年是走那条路子上去的,他指点自己看好的门人弟子的时候,也都是从那条路子上来,如果修炼别的功法,没有名师,可能效果更差。

  拓展玄胎功法的希望,终究还是要归结到西鲁剑坟之上。

  那一套内功,两套剑法,本来就是从西鲁剑宗的功法中推演出来。

  要想将之优化,提升飞流宗主自己的实力,降低后来者修炼的难度,还是要靠西鲁剑宗原本的功法来借鉴补充,才是最好。

  两年多以前,飞流剑宗抓到左龙生时,柳志成就已经是真形境界的巅峰,苦恼于无法踏入玄胎,听到这个消息,是全宗门知情者中最高兴的一个。

  不但是因为有了打开西鲁剑坟的希望,更是因为,他们终于确定,西鲁剑坟之中,不只可能存在秘典丹药,尸身衣钵,更是存在着大量的剑灵。

  功法秘籍这种东西,有人愿意让后人看懂,但也有更多的人,喜欢保密。

  最常见的就是开发隐语,像是赤龙这个词,在常见的隐语之中就有四种解释。

  一是代表人的舌头,二是代表从脖子到心脏那根主动脉血管,三是代表朱砂,四是代表女子的月事。

  如果通篇隐语的话,那么别人想要破译,简直难如登天。

  而剑灵就不同了。

  剑灵这种灵体,是剑器灵性的滋生,也是剑法精髓的凝结。

  假如能够炼化剑灵的话,就可以用一种以心传心的方式,直接获得关于这套剑法的所有含义,不用担心有任何偏差错漏。

  而且相当于让自己也体验一回这套剑法大成后的感觉,身临其境,印象深刻,以后修炼起来大有好处。

  当时柳志成就想宰杀了左龙生,抽出剑灵,自己炼化。

  还是飞流宗主觉得他这样做杀鸡取卵,制止了他,让他等上两年。

  两年而已,他可以等,到底是有了指望,即使日夜心焦,也可以等得下去。

  但是两年之后,那个奴才竟然逃了?!

  柳志成不愿回忆自己当时有多么愤怒,但是今日收到那个剑奴女儿被抓的消息时,他已经决定,要让那个奴才被引来之后,让对方也体验体验,近在咫尺,却不可得的折磨。

  他凌空踏步,元气随行,离地半尺走了数十里地,都不需要接触地面,缓一口气。

  蓝原石玉佩中提到的方位,差不多就在前方那几里之间了!

第200章 山色横云,朝元五气

  柳志成停下脚步,从怀里取出了传音玉佩。

  他不需要手动变化印法,一股真气就凭空凝结,形成数层明黄色的印痕,陆续落在玉佩之上,再度联络蓝原石。

  等待玉佩生效之时,他的目光还从前方的山坡林地之间扫过,浓眉微皱,露出几许不喜的神色。

  经历过雪崩的那两片山坡,高处的雪色已经变得很薄,几乎露出了大山原本的形体和颜色,深沉近乎于黑,嶙峋近乎于铁。

  而下方的雪层臃肿,就像是有上千辆大车拖来的棉花,全部蓬松的倾倒在那里,甚至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柔软可喜的感觉。

  中土北方的大山之中,是很容易出现雪崩的,尤其是在已经过了年这么久,各处山岭间的积雪到了最厚的时节。

  假如有精怪出来捕食,猎物濒死之时的嚎叫,可以引起雪崩,山间的一场大风,吹落哪一处行将脱落的岩石,也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形成雪崩。

  柳志成出来搜寻剑奴的这段时间里,因为脚力够快,搜过的范围大,又总往那些险峻山野之间走,见过刚经历雪崩的地方,就已经不下于十处。

  他不在乎雪崩可能带来的危险,但他讨厌雪崩给他的搜索造成的影响。

  武者立足于真形境界巅峰的时候,对于天地元气的感知,已经有颇多的经验,往往搜索一片地方有无异常,凭心念和天地元气共感,是最方便的。

  但是,天地元气本来就是指持之以恒,在自然界运转的种种力量,当然也会因为自然界的现象,出现或急或缓的变动。

  像是刚经历过雪崩的区域,天地元气骤急而至,很容易在各个层面上,把之前可能存在的气息痕迹,冲刷掩盖掉。

  让武者必须缩小感应范围,一片一片缓慢搜寻过去,才能达到之前一次随意共感的效果。

  传音玉佩在发亮,柳志成的眉头在发皱。

  寒风在发出轻响。

  柳志成豁然回头,宽大的衣袖朝右后方甩去。

  完全融在寒风之中的一道身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竟然已经靠近到了柳志成二十丈之内。

  凭他心神剑意之浑厚,对天地元气驾御之细致,就算是对于专攻暗杀的蓝原石,也有把握在五十丈距离开外,察觉异样。

  对方却潜入到了二十丈左右,才引起他心中警兆。

  光凭这个,就让柳志成的警惕,拔升到了最高点,右手的一击,直接用上了十成功力。

  明黄色的一点飞星,从宽大幽暗的袖口里面飞了出来,明明速度奇快,却产生一种沉厚稳重、缓缓飞行的错觉。

  小小的一点黄色星芒,爆发出了远超整片山间积雪的存在感,好像它的重量,要比这些山间杂物加起来还更高。

  苏寒山融入寒风、玄冰禅定的一拳,就打在这一点星光之上,好像打中了一座生铁铸就的小山,穿空无声的拳头,竟然被硬生生拦住。

  嗡!!!

  他的拳头在接触的一瞬间,从甚深禅定之中,倏然爆发出震荡雷音,把那小小的明黄飞星震散开来,揭露出了真面目。

  那原来是一根黄澄澄的竹子。

  长约四尺,粗如鹅卵,分为九节,光滑明亮,如玉如石,非铜非铁,正是南方顶级大宗“紫星观”特产的一种混星地煞竹。

  那一点明黄飞星,就是这根竹子的尖端。

  飞流剑宗的功法,侧重于水、土两种性质,用一般五金质地,或者玄铁、秘银、精金材质的长剑,对于自身的剑法意境来说,都并不能完全契合。

  天长日久,反而容易在配剑之中形成杂质。

  而混星地煞竹,有镇宅辟邪,阴怪莫犯之效,有调和水土,百草丰茂之力,坚韧程度比玄铁更胜数倍,同时兼具土、水、木三种属性,互生互养,相聚相成。

  对于飞流剑宗的高手来说,这才是最最适合他们的配剑材质。

  柳志成虽然还没有能够修炼到玄胎境界,把这根竹子彻底养炼成剑形。

  但是他已经用自己的心神内力跟这根竹子交感多年,堪称随心所欲,剑随念动。

  刚才他手都没有握上去,心意一动,竹子上就可以汇聚十成功力,发出最沉猛的一击。

  这个时候,随着柳志成念头一变,手掌似乎是刚刚触到竹子表面,黄竹尖端,已经突兀变了个位置。

  离开了苏寒山的拳头,刺向他的心口。

  黄竹变向的过程,连苏寒山的心神,都没有能够捕捉清楚,但他预感到了对方的落点,左手如灯花一闪,手指张开,露出掌心,挡在心口。

  此一灯花爆发,掌心吐劲的时机,精准如神,是在黄竹尖端已经抵到了手心皮肤,但还没有继续向前,让皮肤形变的那一刻,抢先向外吐劲。

  崩!!!!

  地煞黄竹略微一弯,弹劲强猛无比。

  苏寒山的身影,倒射出十丈开外。

  “杀!!”

  柳志成大喝一声,身体如同露珠表面变形微晃的残影,在光泽一抖动间,就已经飞杀出去。

  他根本没有问对方是什么来历,连想都没有去想,只要确定对方有杀意就够了。

  剑是凶器,杀伐之器,明心之器,练剑者要有成就,或多或少都要沾一个纯字。

  在各类武者之中,遇到伏击的时候,剑客的反击从来都是最果决的,没有半点分心杂念,整个脑子里面运转的都是剑法杀招。

  黄竹握在柳志成手中,在他身影飞闪出去的瞬间,也绽放出大片细长的残影剑光。

  长空寒风,路面积雪,两侧乱石,到处都是一条条黄色剑影舞动飞射,撕裂这些事物,向前延伸的景象。

  寻常武者发射剑气的时候,都是离体越远,速度越慢,威能越弱。

  但是,柳志成挥剑的时候,四面八方的天地元气,全部都在向这些剑痕之中填充,疯狂涌动,凝聚推射。

  所以他这些剑气离体之后,却越来越长,越来越快,越来越粗大明亮。

  也许仅仅只在十分之一的刹那里,原本昏沉的黄色剑影,已经变得如同十七八条粗犷的黄色电光。

  分别在天上地下,乱石山坡之间,瞬间的一个扭动之后,全部朝着苏寒山轰击过去。

  苏寒山眼中的五彩光华一闪即逝,凝成一种淡金带白、纯净透彻的光环,瞳孔锐利得不可直视。

  只凭刚才那两下接触,他已经用小五行绝灭神通,试探出自己能够转变出的范围内,最克制对方的一种功力。

  这个转变速度,比天敌真元的本能演变,要快了不知多少。

  但这还不够。

  他在退后的同时,双手已经下垂,在腹部交叠,然后向两边分开,经过身侧,滑出圆弧,向上抬去。

  空中随着他这个动作,出现一抹金白色的弧光。

  以他脚下的地面为起点,同时向两侧翘起、延伸,形成一个饱满的弧度。

  当苏寒山的双掌在胸前合十,金白色的纤利光芒,在他头顶上空远远交汇,形成一个直径超过三丈的,完整的圆形。

  这个金色圆形,只是坚立在地面上的,一个单薄的空心圆,并不是球体,看不出有任何防御能力。

  但是,所有粗犷炽亮的明黄色剑气,都在苏寒山面前平平凡凡的空气中,陡然放慢了速度。

  越是靠近,那些剑气就越缓慢、越暗淡,直到如同风化的石雕,彻底分解散去,化为无形。

  这一招,其实苏寒山用过很多次了,正是太华拳谱第一招,大日流沙破长空。

  只不过,比起以前每一次动用这一招的狂猛爆裂,这回,他运转这招的整个过程,都显得轻松写意,没有烟火气。

  太华拳谱的三招,说到底,也是针对内力性质的变化,与小五行体系,有共通之妙。

  他先转化出最能克制对方的功力,然后让这种功力,达到大日流沙的状态,却能够保证这种功力的克敌效果,没有因为经历了类似引爆燃烧的过程,而出现多少削弱。

  能够完成此种招法的苏寒山,就代表着他对于自身现有的所有力量,都有了圆满如意的拿捏手段。

  五行易变,归元合一。

  乃至于能说是,已经得到了几分“五气朝元”的韵味。

  柳志成看到了这样神异的一幕,脸色也略微有所变化。

  不仅仅是因为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因为他察觉到,在苏寒山双掌合十的那一刻,周围山林之间的天地元气,突然被夺走了不少掌控权。

  如果说,他自己对于天地元气的认知,是如同水流一般,可以随意在多处搅动变形,利用水流的运转趋势,填充自己的剑痕,爆发出更大的杀伤。

  那么这一刻,苏寒山对于天地元气的认知,就像是一层厚重广袤,无处不在的幕布。

  而五气朝元的出现,就像是一只无形的大手,突然将覆盖在这自然山野之间的幕布,扯动了一下。

  这一扯,太宏观,太利落。

  一扯之后,苏寒山自己都无法将大势变动中的天地元气掌握住。

  可这一扯之下,柳志成原本对于每一个方位,所有天地元气的流动趋势的认知,也全部都出现偏差,需要修正。

  他脑海中本来确实只有剑法杀招的流转,没有别的杂念,但正因为对方这一手,直接干扰到了他之后预设的所有剑法路数。

  那些杂念,就像是咸风吹动的海面上,那一层层污浊的泡沫,终究还是忍不住涌动了一下。

  苏寒山的手掌,就在这时探出,整个人的身影似乎都拔高不少,一掌对着柳志成按了下去。

  小五行之力深藏于内,流沙之变,充盈在指掌筋骨之间。

  他这一掌按下去,整个手掌的光芒色泽,像极了被高温烧到临近熔化状态的黄金,但却有着那种液态黄金,绝对无法比拟的坚定韵味。